汤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健康宣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小常识

发表者:汤杰 人已读

一般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又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疾病发展过程伴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的病理学基础时气道对不同有害颗粒和气体刺激引发的异常炎症反应。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慢阻肺属于中医“肺胀”等范畴,初因外邪犯肺,日久则累及脾肾心,咳痰喘诸症更甚。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室内外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营养状况及机体某些基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都是诱发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以下特征性症状和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的任何人,因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或伴有以下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来自家庭烹调和取暖燃料的烟雾接触史、空气污染等。具有慢阻肺家族史、过敏史、哮喘或气道高反应病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营养低下的人群,均属于慢阻肺的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

慢阻肺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明确诊断并进行疾病严重度分级。

慢阻肺的表现

患者可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或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为标志性症状。多于中年时期病,病情缓慢进展。

就医须知

一旦出现慢阻肺的某些症状,或者有长期慢性吸烟史或其他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做肺功能检查,以确定是否已患慢阻肺。

戒烟是最有效的单一干预措施。

稳定期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戒烟和避免致病因素、药物治疗、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家庭氧疗、手术治疗等。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措施,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茶碱类药物,首选吸入疗法。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症状且治疗后肺功能有改善者。对有症状且FEV1<50%预计值及反复加重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指慢阻肺咳痰喘症状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急性加重。多数急性加重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空气污染加重而致。治疗措施包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氧疗、和(或)机械通气治疗。

自我保健:戒烟并减少接触各类危险因素。季节交替时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链球菌疫苗。饮食多样化,一日三餐碳化合物、脂类、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必不可少。

中药治疗: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予以中药蠲饮泄肺方辛温蠲饮,苦寒泄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改善患者咳、痰、喘等症状;在慢阻肺稳定期予以中药健脾益肾方扶正固本,纳气平喘,益气健脾,补肾助阳,把慢阻肺防治的重心前移,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同时二者序贯治疗慢阻肺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肺部感染控制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单纯常规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穴位埋线: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配合中西医常规治疗,以期进一步激发机体的潜能,提高抗病能力。通过穴位埋线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防病抗病能力增强,慢阻肺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穴位敷贴: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理论,在“三伏天”和“三九天”中,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通过直流电或中频电离子导入,可以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宣肺通络、化痰止咳、温经散寒、调和脏腑的功效,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宿疾的目的,有效防治慢阻肺,正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者配合,疗效相得益彰。

冬令膏方:祖国医学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服用膏方进补的好时节,疗疾同时可补虚,有着祛邪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慢阻肺发作及减少发作次数的作用。

中医康复:我们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通过对中医临床学和中医养生学中有关功能康复的内容整理、提高,通过整合、提炼六字诀、华佗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精华,融合呼吸肌的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形成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呼吸康复操,从而达到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长稳定期时间、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长期锻炼中医康复操有“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的功效,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中医食疗:痰多清稀者,姜汁猪肺糯米饭(猪肺150g,生姜汁15ml,糯米适量)有祛痰补肺之效;干咳少痰者,川贝炖雪梨(雪梨1个削皮去核,川贝5g打碎,加水,上笼蒸熟,可加冰糖或蜂蜜)有润肺化痰之效;肺脾两虚者,山药薏仁粥(山药50g,薏仁50g,粳米50g)有补肺健脾之效;肺肾两虚者,百合核桃粥(百合50g,核桃肉15g,大枣10枚,粳米50g)有补肺益肾之效。

本文是汤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