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饮食治疗(三)
糖尿病人的劳动强度种类:
轻体力劳动:包括所有坐着的工作、洗衣、做饭、驾驶汽车、缓慢行走等。
中体力劳动:搬运轻东西、持续长距离行走、环卫工作、庭院耕作、油漆、钳工、管道工、电焊工、采油工等。
重体力劳动:重工业、农业、建筑工人、搬运工人、铸造工人、收割、挖掘、钻井工人、木工等。
膳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
蛋白质: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1.0克,约占总热量的15—20%,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以及消耗性疾病者可酌情增加至1.5—2.0克。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减至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0.6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0.6—1.0克,占总热量的25%—30%,肥胖者、高血脂者应小于25%。胆固醇摄入量为300毫克(一个蛋黄)以下。
什么是食品交换法?
日常食品以其所含主要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分为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豆制品、脂肪六大类。食品交换法即是将每种食品能产生80-90千卡热量的食品重量作为一个食品交换单位(简称单位),其合理之处在于它与大多数食品日常摄入量所释放的热量基本相等或有倍数关系。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饮食,只要每日的膳食包括六类食品,就能构成平衡营养膳食。
常用谷薯类食品的一单位重量、估量及等值交换表:
食品名 一单位(克) 估量
米 25 满2汤匙
小米 25 满2汤匙
面粉 25 满2汤匙
挂面 25
土豆 125 鸡蛋大2个
凉粉 400 一大碗
苏打饼干 25 6块
生老玉米 375 约一中个
蚕豆 干 25 中23粒
鲜 70 小30粒
咸面包 35 一片
上面每个单位食品约含:热量:90千卡,蛋白质2克 脂肪0.5克,糖类19克
蔬菜的一单位重量及等值交换
蔬菜名 一单位(克)
甲种 白菜、洋白菜、菠菜、油菜 均为500克
韭菜、青菜、卷心菜、芹菜、
莴笋、葫芦、西红柿、冬瓜
黄瓜、苦瓜、绿豆芽、茄子
菜花、蘑菇、金针菇、茭白
竹笋、冬笋
乙种 蒜苗、胡萝卜 均为200克
鲜杠豆、扁豆、四季豆 均为250克
辣椒、萝卜、丝瓜、水浸海带 均为350克
鲜豌豆、毛豆 均为100克
以上食品一单位所含热量为:80千卡,蛋白质5克,脂肪无,糖类17克
肉蛋、豆制品类及乳类一单位重量及估量
食品名 一单位(克) 估量
瘦猪牛羊肉 50 2*2*1寸一块
五花肉 25
排骨(带骨) 65
鸡腿肉 50
兔肉 100
火腿(熟) 20
香肠 20 三寸长一根
鸡蛋 50 大一个
鸭蛋 50 小一个
鹌鹑蛋 50 中5个
虾 90 中20只
鲫鱼 100
黄鱼 100
蛤蜊肉 100
带鱼 65
鱿鱼 100
鳝鱼 100
海参(水浸) 25
素鸡 70
豆腐干 50 四薄片
千张 50
豆腐(南) 125 6*6*3厘米
豆腐(北) 100 4.5*4.5*4.5厘米
油豆腐 25 中2个
以上食品一单位含:热量90千卡,蛋白质9克,脂肪6克,糖类无
豆乳类一单位重量及估量
食品 一单位 估量
牛奶 125毫升 半瓶
酸奶 110毫升 半瓶
豆浆 200毫升 一玻璃瓶
奶粉 15克 一汤匙
干黄豆 20 克
以上食品一单位含热量80千卡,蛋白质4克,脂肪5克,糖类6克
水果的一单位重量及等值交换
水果名 重量(克) 估量
鸭梨 200 中一个
苹果 150 中一个
桃子 200 大一个
橘子 200 小2个
西瓜 750 小1/4个
樱桃 300
鲜荔枝 170 6个
草莓 250 中30个
李子 200 中4个
葡萄 200 20粒
枇杷 300 中9个
每单位热量90千卡,蛋白质1克,脂肪无,糖类21克
油脂及坚果类一单位重量及估量
食品名 重量(克) 估量
植物油 10 1汤匙
猪油 10 1汤匙
芝麻 15 平2汤匙
瓜子 40 满3汤匙
核桃仁 15 2个
杏仁 15 10个
花生米 15 30粒
腰果 15
营养值:热量80千卡,蛋白质无,脂肪9克,
不同热量糖尿病饮食食物成分表(每份即是一个单位)
热量 总交换份树 谷类 蔬菜类 肉蛋鱼类 豆乳类 水果 油脂类
千卡 份 份 份 份 份 份 份
1000 12 6 12 2 1
1200 14.5 8 1 2 2 1.5
1400 17 9 1 3 2 0.5 1.5
1600 19.5 10 1 4 2 1 1.5
1800 22 12 1 4 2 12
200024 131.5 4.5 2 12
2200 26.5 15 1.55 2 12
2400 29 17 1.55 2 12.5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整个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计算方法,那么现在请你拿起笔,按照我昨天讲的标准体重来计算你自己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如果没有明显的高血脂和肾功能不全,就可以按照上面的表格套出你每天可以吃的食物总份数,然后去每大类食物中挑选你爱吃的食谱,这样就可以做到科学饮食啦!
本文是苏亚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