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春杰
杨春杰 主任医师
宁津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预防常识

4440人已读

1我国脑血管病发病情况及其危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脑血管病有四高特征;既发病率高,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120~180/10万,死亡率高,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有20%病人死亡,死亡率122/10万,致残率高。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40%重度致残,10%病人卧床不起,20%病人经治疗完全康复。复发率高;大约15%~30%患者复发。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防治脑卒中已经迫在眉睫,而降低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等。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3脑卒中的先兆症状有哪些,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昏迷。上述先兆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反复发作,甚至逐渐加重。如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脑梗死如何诊断;如出现先兆症状,应尽快进行脑影像学(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单纯靠临床经验诊断临床误诊率是30%,所以必须行颅脑CT检查防止误诊误治。

5 为什么说对脑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即超早期溶栓治疗),肢体瘫痪就有可能完全恢复正常,避免终身的瘫痪,甚至死亡。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治疗效果呢?这是因为大多数的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所致。因此,只有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抢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之前,及时恢复脑组织的供血,才有可能挽救脑组织,避免其缺血坏死。所以,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病例说明,若在发病6小时内立即去医院就诊,医生及时给予溶栓治疗,那么必然会有奇迹出现;病人起初不能行走,不能站立,2小时内即会站立行走,昏迷的患者治疗后神志转清。

超早期溶栓治疗一般要求在6小时以内,最好在3小时内。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血非常的敏感,通常,在发病6小时之内大部分的缺血脑组织就都已经出现了坏死。因此,如果发病已经超过了6小时,那就已经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机会,由于脑组织大多已出现缺血性坏死,就是送到设备最好的医院,找到最有经验的大夫,恐怕也无能为力了。所以,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必须增分夺秒,在第一时间到有脑血管病专业科室就诊,得到最规范的诊断治疗,获得最佳疗效。有关溶栓时间窗,美国划定为3小时,中国定为发病6小时之内。也就是说,病人应在发病(出现走路不稳、一边倒,一侧肢体感觉迟钝,口齿不灵、发音不清等)6小时之内尽早到达有溶栓条件、溶栓设备的正规医院。一般这种医院的神经内科都设有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医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CTMRI等诊疗措施。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决定肢体功能能否恢复。抓住这宝贵的6小时,也许会避免你后半生的遗憾。

脑梗死病因有哪些

1.高血压及降压过度:我们知道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公认的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病率越高。不适当降压过度也是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2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因为血糖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的,那么老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两次血糖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3过度肥胖:此类人大多存在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4血脂增高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硬化是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体形较胖的老年人应积极减轻体重,并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调节脂质代谢,防止发生脑梗塞疾病,早晨或者是傍晚的体育锻炼都会有效地降低血脂。

5心脏病:包括房颤,近期心肌梗死、人工瓣膜、先天性瓣膜病、心内膜炎、附壁血栓、扩张性心肌炎;动脉源性是指血栓性、胆固醇性栓子,发展自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6、嗜烟、酗酒,对血管有害无益。、吸烟和饮酒。吸烟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会引起血液中的脂质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从而会致使血粘度增高。吸烟者(包括被动吸烟)比不吸烟者患脑血管病的几率高出2倍。而饮酒则会导致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酒精,酒精会使脑血管发生收缩、痉挛的作用。所以吸烟和饮酒是需要禁止的,尤其是老年人。

7生活不规律、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引起脑血栓的形成。生活不规律:道理同劳累过度一样,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诱因之一。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脑梗塞复发。

8、精神情绪不稳:情绪恶劣,尤其是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或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9 脑卒中家族史,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6脑梗死可以有效预防

预防为主是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所在,等发生了脑梗塞再去解决问题,可能为时已晚。所以,必须从疾病的上游入手,解决源头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根本。

3.1改变生活方式。健康的投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从点滴小事开始的。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和良好的健康习惯,对预防脑血管病非常关键。肥胖者要降低体重;提倡戒酒或限制摄入;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提倡戒烟,吸烟者(包括被动吸烟)比不吸烟者患脑血管病的几率高出2倍;饮食也很重要,有危险因素者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病人更应该控制饮食。

3.2心脏疾患的早期干预。与TIA有关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房纤颤、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肌梗塞、左室功能失常伴瓣膜血栓、二尖瓣狭窄、左室肥厚、卵圆孔未闭、房隔瘤、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条索、主动脉弓粥肿(Aorticarchatheroma)、椎动脉缩窄和二尖瓣脱垂等。其中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应将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对高危人群应当给予抗凝治疗。心房纤颤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既往有过卒中或TIA史;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这部分病人每年脑卒中的发生率约6%(低、中危人群仅为1%~2%),应当在监测INR的前提下给予华发令或静脉肝素抗凝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方面,利大于弊。

3.3控制高血压。许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压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卒中的预防效果。

不论选择何种降压药物,降压目标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考虑到费用问题,对多数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上,噻嗪类利尿剂是首选的药物。伴有糖尿病或者慢性肾脏疾病的病人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长期高血压、有终末器官病变者,血压的调定点可能比较高,此时的降压是危险的,应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死板教条地追求降压目标。

脑卒中急性期会出现短时间的高血压,其原因包括:卒中的应急;膀胱充盈;疼痛;既往有高血压史;低氧的生理反应;高颅压等。一般情况,一次卒中发作后的头2周内,不须治疗血压也可能会慢慢降下来。因此,合理的办法是等待2周之后再决定继续或开始抗高血压治疗。

3.4控制血糖。高血脂。尚无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控制血糖能够减少卒中的危险性。验证控制血糖理论的几项大的随机试验表明缺血性卒中或任何其他的微血管病变后果的危险性都没有显著地减少。但一些相关指南还是推荐严格控制血糖,以期减少糖尿病病人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或进展。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经常同时存在,既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应早期进行全面干预,防止动脉硬化事件。

3.5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功能亢进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是最为广泛的预防心脑卒中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氯吡格雷(波力维)和潘生丁等。考虑到价格等因素,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卒中的主要手段,氯吡格雷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二级用药。

3.6抗凝治疗。只有心源性TIA或脑梗塞才是抗凝治疗的指征,

3.7降低血脂水平。血脂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病人,采用他汀类治疗,使卒中的危险性减少30%~32%。他汀类有多重的血管作用,可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

7脑梗死如何治疗

刚才说了脑梗死治疗必须增分夺秒。所以第一时间就诊最重要。

第一是溶栓治疗,要求患者在3~6小时之内应用动脉或静脉溶栓使闭塞的血管迅速恢复血流,使缺血脑组织恢复正常功能。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是给予促进脑循环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

第三给予个体化治疗,比如说是低灌注性脑梗死给予扩溶治疗,给予脑栓塞患者给予抗凝治疗。

第四是介入治疗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血管支架治疗。


杨春杰
杨春杰 主任医师
宁津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