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发表者:崔强 人已读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8月共20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以反酸、烧心等食管内症状为主,10例表现为咳嗽、喘息等食管外症状为主。结果 20例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并于术后1年随访。依照反流病诊断问卷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反流症状评分。结果 术后1年反流总积分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每例总积分均<12分。根据血压变化和降压药应用情况,将接受随访的20例患者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其中11例治愈, 3例有效,6例无效,高血压治愈率55.0%,有效率70.0%。结论 胃食管反流与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安全、有效。郑州大学一附院介入治疗科季锋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1]。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2,3],但胃食管反流病会引起血压升高国内外尚没有相关报道。我们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过程中,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0例,既往均无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无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无恶性肿瘤病史,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二 临床表现

10例表现为反酸、烧心等食管内症状为主,10例表现为咳嗽、喘息等食管外症状为主,20例均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病史5个月~10年。

三 诊断标准

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18例均符合,且曾在外院行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2.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①上消化道造影:头低足高位时,钡剂自胃反流入食管。②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参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内镜诊断分级标准[5]。③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分pH监测和阻抗监测两部分,pH监测观察指标及正常值标准采用Johnson和DeMeester标准[6],食管pH<4认为有酸反流,观察指标包括24 h内pH<4的总时间百分率、立位pH<4的总时间百分率、卧位pH<4的总时间百分率、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分。DeMeester积分正常<14.72,14.72~50为轻度酸反流,51~100为中度酸反流,100以上为重度酸反流;阻抗监测根据食管内阻抗值的变化确定反流事件,结合ph值和阻抗值判定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7]。④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结合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和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钡剂反流、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pH联合阻抗监测结果阳性,若出现以上情况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四 术前检查:见表1。 ①上消化道造影:食管裂孔疝 2例,并可见钡剂反流入食道。②胃镜所见: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12例,2例合并食管裂孔疝。③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见轻度酸反流 7例,中度 1例,重度1例,弱酸反流1例,非酸反流2例,未检测出反流3例。20例均至少有一项检查阳性,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1 术前检查情况

分度

24 h pH监测

DeMeester评分)

阻抗监测

例数

上消化道造影(+)

合并RE

<14.72

5

1

3

14.72~50

7

1

7

50~100

1

0

1

≥100

1

0

1

弱酸反流

1

0

0

非酸反流

2

0

0

RE:反流性食管炎

五 评分标准

采用中文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DQ)量表[8]。RDQ量表记录患者过去4周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即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发作的程度和频次,根据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分,计算出每位被调查者总积分(Sc)。症状按发作频率计分,无症状、症状出现频率<1 d/周、1d/周、2~3d/周、4~5d/周以及6~7d/周分别记为0、1、2、3、4及5分;4种症状之和最高分为20分。按症状程度计分为症状不明显在医师提醒下发现为1分;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偶尔服药为3分;症状非常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长期服药治疗为5分;症状介于1分和3分之间为2分;介于3分和5分之间为4分;最高分也为20分。症状频率计分加程度计分总分最高可达40分。

六 疗效评定:

治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停用降压药物。有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范围,降压药物用量低于术前用量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七 统计学处理

基本资料在计算机上经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界值。。

结果

一 近期效果

18例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死亡病例。未发生气胸、食管破裂等术后严重并发症。

二 随访

18例随访12个月,无失访。受访者根据反流病诊断问卷量表对各种症状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分别进行打分。术后1年反流总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2,每例总积分均<12分。11例高血压治愈,3例有效,6例无效,见表3。

表2 手术前后反流评分

Sc

术前评分

4~25(20)

术后评分

0~4 (0)

Z

3.78

P

<0.05

数据用“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表示,配对秩和检验

表3 术后高血压疗效

例数(n)

治愈(n)

有效(n)

无效(n)

20

11

3

6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它的典型症状为反酸、烧心,部分患者会影响心血管系统而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心绞痛发作[9]心律失常[10]。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11],郭丽娟等[12]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代偿性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同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多或活性增强,舒血管物质分泌减少或活性减弱有关,血压的相对稳定或变化是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及心钠素等血管活性物质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12]。本研究发现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经抗反流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胃食管反流病Sc积分均<12分,在此基础上高血压11例得到治愈,3例得到改善,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相关,胃食管反流可能是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甚至是唯一致病因素,在抗反流治疗后减弱甚至消除了胃食管反流引起血压升高的这一重要因素。胃食管反流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多和舒血管物质分泌减少有关[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14,15]。两种疾病又有很多共同的致病因素,如年龄、饮食、饮酒、吸烟、体质量、体力劳动和精神因素等[15,16]。或许这些都不是巧合,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升高造成了其并发症高血压的增多。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关系密切,针对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有可能揭示原发性高血压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于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或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警惕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的可能, 诊断明确后,采用抗反流治疗不仅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其相关性高血压,也可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