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允召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普外科
肠瘘病人家属应该了解的几个问题
8950人已读
肠瘘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依据瘘道的形成的方式分为:肠外瘘——指胃肠道内容物漏出到腹腔内和/或腹壁外的瘘;内瘘——腹腔脏器之间通过非正常通道的相互交通。按解剖来区分,肠瘘又分为食道瘘,胃瘘,小肠瘘,结肠瘘和直肠瘘。这些是食物入口后需要通过的主要通路。
总体来讲,小肠瘘(大括来讲包括,胃、十二指肠,小肠)由于富含消化液,对机体的腐蚀作用非常强烈,并且越向上端,越接近十二指肠,由于胆汁、胰液、胃酸浓度越高,消化作用越强。小肠是机体最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消化液量大。小肠瘘的腐蚀性特强,很容易消化自体组织、血管,造成大块组织坏死、血管破坏、大出血。由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小肠瘘势必严重影响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大量丢失的同时不能进食,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消耗殆尽,而同时又不能有效地补充能量。所以,小肠瘘以病人的大块组织坏死、出血、消瘦、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
由于机体在小肠已经基本完成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结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同时,结肠内细菌量庞大,复杂。一旦结肠发生肠瘘,多数情况下,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所以是以发烧、感染征象为主要表现。对病人营养的吸收、消化过程影响较小。
造成肠瘘的原因多种多样,病人自体已经存在的疾病,营养不良,机体的素质等因素都是导致肠瘘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治疗好肠瘘,需要克服原有疾病,提高机体素质,改善营养状况。使得机体进入合成状态。
机体的愈合是自身长好的,不是医生拉郎配缝好的。医生的所有工作只是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有利于机体的愈合。
本文是赵允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