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中隔穿孔的预防与治疗
手术情况
术后随访情况
鼻腔手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鼻中隔手术,但凡接受过此类手术的病友,都知道术前医生一定会告知鼻中隔手术的合并症——穿孔。手术后穿孔的原因多种多样,最近我们遇到几例,愿与大家分享。
例一,青年男性,连续使用滴鼻净(一种收敛鼻腔粘膜的药物)多年,因慢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内镜下手术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该病友的中隔粘膜非常的“脆”,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刀切开粘膜时的情况没有了,随之出现的是粘膜的撕裂。
例二,中年男性,因鼻中隔偏曲住院手术,此前合并糖尿病多年。手术中的情况与例一类似。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一,内镜下纠正偏曲的中隔,然后仔细缝合撕裂的粘膜(如例一)。当然内镜下在鼻腔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进行缝合,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二,采取推进粘骨膜瓣和转移瓣的方法。三,在中隔穿孔部位就近取材,把骨片或软骨当作连接两侧软组织的“浮桥”,加强缝合的力度。
例三,中年女性,在外院接受鼻腔手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久治不愈。检查发现中隔前端有穿孔,挤压有白色脓性物流出(细菌培养报告为某种链球菌)。内镜下手术探查发现,原中隔手术腔残留较多“死骨”,清理后做粘膜错位缝合,治愈。
该例值得吸取的教训是,鼻中隔手术时要仔细,已经失去血供的骨组织一定要清理彻底,以免日后兴风作浪,引发其它的问题。
总之,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复杂多样,手术时要坚持个性化的处理原则,尽可能做到手术台上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本文报告的3例中,第一二例从严格的角度讲还不能算作穿孔,但可以归结为处理不当将有可能造成穿孔这一类。
附:最近(2015-12)完成一例鼻中隔穿孔修复手术,系外伤(自行挖鼻)所致,位于软骨区,前后径约1.3厘米。采用乳突骨膜瓣、筛骨垂直板和左侧鼻中隔-鼻底-下鼻道带蒂骨膜瓣进行修复。正在愈合过程中。一点体会:穿孔修改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当初设计的方案进行微调,筛骨垂直板-乳突骨膜瓣-鼻中隔黏软骨及骨膜瓣必须缝合,确保不会移位。
本文系赵长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赵长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