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尚斌 三甲
尚斌 副主任医师
宁夏人民医院 中医科

穴位注射法治疗梅核气53例体会

9005人已读

宁夏人民医院中医科 尚 斌

宁夏中卫市中医院 白晓娟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梅核气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梅核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组53例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66%,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中药汤剂。

关键词 梅核气 穴位注射

梅核气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咽部所致,以咽部如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咽喉神经官能症”。咽内异物梗阻感,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梗阻部位不固定,饮食、发音正常,男女皆可患病,一般以成年女性为多见, 咽部、食管、颈椎及其他相关器官检查无异常发。

2002年至2008年以来,本人采用穴位注射梅核气53例,中医门诊口服中药物汤剂组对比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穴位注射组2002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门诊病人53例,年龄在26—52岁之间,平均35.9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6月,教师12名,工人23名,其他18名。口服中药汤剂组: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63例,年龄24-55岁之间,平均36.8岁,程最短2天,最长5月,教师17名,工人28名,其他8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Y001.1-001.9—94)。

诊断依据

1.2.1 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或其他异物梗塞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症状。

1.2.2 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

1.2.3 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1.3 证候分类

1.3.1 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炙脔或其他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时作嗳气、呃逆、恶心、泛泛欲吐,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1.3.2 肝郁气滞:咽中梗阻感,嗳气频频,或作呃逆,胁下胀闷,嗳气后稍舒。舌苔薄白,脉弦。

1.3.3 心脾气虚: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口中无味,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实,易惊醒或惶恐不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1.4 仪器

5ml口腔注射器(江西益康)

1.5 药物 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宁夏制药厂)。

2、治疗方法

2.1穴位注射组

2.1.1.工具 使用5ml口腔注射器。

2.1.2.药物 取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注射液混合。

2.1.3 取穴天突穴,定位:锁骨上窝正中。注射时先直刺0.5-1.0cm,再紧贴胸骨后方刺入1-1.5cm,有针感时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液1ml。取穴廉泉穴,定位:舌骨体上缘中点处,注射时向舌根处斜刺0.5寸,有针感时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液1ml.

2.1.4 穴位注射隔日一次,六次一疗程。

2.1.5 禁忌症: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惧怕针灸的患者。

2.2 中药组 根据证候分类给予中药汤剂:

2.2.1痰气互结型给予半夏厚朴汤。

2.2.2肝郁气滞型给予逍遥散加减。

2.2.3心脾气虚型给予甘麦大枣汤加减。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3.1.1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

3.1.2 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

3.1.3 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见下表)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穴位注射组

53

48(90.6)

5(9.4)

0

100%

中药汤剂组

63

25(39.7)

24 (38.1)

14 (22.2)

77.8%

注:与中药汤剂组比较P<0.05

4.典型病例

患者 沈万和 男 45岁主因咽中如有球状物及其他异物感3月余,咽中异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伴咳痰,痰咳出后异物感不能减轻,时有嗳气、呕逆、恶心、泛泛欲吐,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一直服用消炎药和中药汤剂,偶有缓解,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注意力分散时症状消失,患者痛苦异常,求诊于我处。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混合后选取天突穴、廉泉穴得气后各注射1ml,注射后当时自觉咽喉异物立即下沉消退,异物感明显缓解。隔日在注射一次,一周后随访异物感消失,其他症状亦消失。

5.讨论

梅核气中医认为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咽部所致,以咽部如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咽内异物梗阻感,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梗阻部位不固定,饮食、发音正常,男女皆可患病,一般以成年女性为多见, 咽部、食管、颈椎及其他相关器官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多使用西药消炎、营养神经和中药

天突穴、廉泉穴均为任脉穴位,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喉痒,梅核气。再加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具有营养神经和调整神经的作用,注射在穴位,功效相加,疗效就更加显著,且方法简单安全宜于推广。

尚斌
尚斌 副主任医师
宁夏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