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石造计
石造计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五医院 普外肛肠科

骶尾部藏毛囊肿的治疗:

4989人已读

骶尾部藏毛囊肿的治疗:

主要是手术治疗。如合并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应慎重选择术式。

1.切开排脓术如有急性感染时,可局麻下先切开引流,排出脓汁。感染控制后如窦道范围较小,可切开所有原发和继发管道,清除肉芽组织,外敷防腐生肌药物,待二期愈合。

2.窦道及囊肿切除术适于骶尾部窦道及囊肿范围广或伴有局部炎症者。

操作方法:

(1)取俯卧折刀位,用宽胶布将臀部向两侧牵开。常规消毒肛周及骶尾部皮肤,先用探针探查窦道走向、深度,估计切除范围,并在亚甲蓝从窦口注入示踪下,沿囊肿外缘用手术刀或高频电刀做一前后方向梭形切口,与囊肿纵轴等长。

(2)根据亚甲蓝着色范围,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囊壁并与周围游离,全部切除病变组织,囊肿中可有毛发存在。如窭道过深,有时需切除尾骨。

(3)电灼或结扎.彻底止血,查是否有残留窦道分支,需清除干净。用油纱条压迫创口,敷料加压包扎。

3.切除一期缝合术适于骶尾部窦道及囊肿范围的深度较小,无感染者。

骶尾部藏毛囊肿的操作方法:

(1)骶尾部藏毛囊肿与囊肿切除术基本相同。

(2)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沿囊肿组织边缘切开和分离,在伤口深部显露骶骨筋膜。

(3)以组织钳牵起整块囊肿组织,由骶骨筋膜分离,将囊肿组织借助亚甲蓝示踪剔除。若窦道过深,需切除尾骨,注意避免损伤肛尾肌和直肠。

(4)将切口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至无张力,将臀大肌由骶骨分离。取下牵开臀部的胶布,冲洗伤口。

(5)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骶骨筋膜、臀肌筋膜。筋膜下放引流管,由伤口下端引出。

(6)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消灭死腔,皮肤对合准确,外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4.骶尾部藏毛囊肿的切除部分缝合术切除部分缝合术是切除囊肿组织,将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分伤口一期愈合,中间剩余一条伤口由肉芽组织愈合。这种手术可闭塞死腔,两侧臀部可保护较深的瘢痕。手术简单,复发率低。适于窦道反复感染,多个窦口,全部切除后创口不宜缝合者。

骶尾部藏毛囊肿的操作方法:

(1)梭形切口包括全部窦口,尽量少切除正常皮肤。切开皮肤,向外侧与皮肤表面成45°角切开皮下脂肪组织,切到臀大肌上方筋膜直到骶骨外侧。由臀大肌浅面和骶骨筋膜将囊肿侵犯的组织整块切除,成为底宽口窄的伤口。

(2)冲洗伤口后,将伤口边缘牵近中线,与骶骨筋膜做襻状缝合。缝合距伤口边缘为4cm.穿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近中线穿过骶骨筋膜,然后返回穿过同侧肌肉和皮下组织,距伤口3cm由皮肤穿出。再将缝线距伤口边缘3cm.同法穿过皮肤、肌肉和骶骨筋膜,再返回伤口边缘4cm处穿出皮肤,做成襻状缝线。对侧同法襻状缝线,如有横切口也做襻状缝合。

(3)襻状缝线距离切口约2cm.上端和下端做包括骶骨筋膜在内的褥式缝合。牵紧襻状缝线两端,使皮肤和肌肉固定于骶骨筋膜并闭合下方死腔,然后将缝线结扎在橡胶管上,帮助压迫伤口。有时在襻状缝线之间将皮肤与骶骨筋膜做间断缝合。外用无菌敷料压迫,丁字带固定。

S.袋形缝合术适于单个囊肿或窦道,位置较浅并发感染,腔隙较大的病例。

操作方法:

(1)切开囊肿,在探针引导下,沿囊肿两侧做椭圆形切口,切除皮肤将囊肿腔敞开,切除的皮肤不要过宽,一般不超过lcm,使囊肿外侧缘与皮肤切缘之间仅显露狭长的皮下脂肪带,若窦道向侧方,也应予切开。

(2)刮除囊内肉芽组织和毛发,清除囊腔和窦道,剪去伤口边缘皮肤,使囊腔内面外露。

(3)囊腔和窦道清除干净后,冲洗伤口,以丝线将伤口底部边缘与两侧皮肤间断缝合,不要将皮下脂肪缝在伤口内。如囊壁很薄不能缝合,可将皮肤缝于囊底结缔组织。外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总之,骶尾部藏毛囊肿应按病的类型不同、病变范围的大小而选用不同术式。整块完全切除病变组织,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切除一期缝合法,伤口愈合时间短。切除部分缝合,效果与一期缝合疗效相同。切开排脓术、切除术,伤口开放,手术简单、安全,愈合期长,但不易复发,多乐于采用。换药时加生肌药还可缩短愈合时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石造计
石造计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五医院 普外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