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渝平 三甲
杨渝平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运动医学科

从自己患急性喉炎想到当今医患关系

3569人已读

3天了,终于刚刚可以慢慢发出接近正常人的声音了。

3天前,主要由于前一周同时忙于工作和照顾肺炎住院的孩子,自己也急性咽炎伴发热(其实也没有当回事,未去看病)。自备口服阿莫西林2天后,嗓子疼痛虽然基本好转,却没想到周四门诊出到下午一半的时候,就突然声音嘶哑(自己还一直比较注意经常饮水),直到最后一个加号的患者看完,几乎已经只能用“耳语”声音来说话了。

因为从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没觉得如何。可等我找到一位耳鼻喉科师弟看了以后,却被宣告3-4天不能说话,即使是“耳语”,那样对声带损伤更大——被诊断急性喉炎,声带炎症明显,需要雾化布地奈德激素4ml,每日1-2次;若想好得稍微快些,则加用口服强的松20mg,每日一次。不过幸亏我还没有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

晚上没法雾化,就口服了激素,同时还继续口服了2天阿莫西林。

因为当日值24小时班,第二天查房等工作照常,周五晚上会议,不适合请假,直到周六才休息。跟别人说话时尽量轻地使用“耳语”。期间注意尽量多饮水,吃水果。

但下午就发现症状不但没有明显缓解,而且嗓子疼痛有些加重,趁去病房看术后病人以后,去找急诊值班耳鼻喉科医生复查。检查后说病情没有大变化,也不非常严重,但可能还需要2天左右才会好转,而且这种情况往往是比较突然地好转。医生给我开了金嗓散结丸,说应该可以给我更好的帮助,阿莫西林也不必口服了。但最重要的还是提醒我应该“禁声”,即使是自己觉得问题不大的“耳语”;同时大量饮水,争取>4升/天。因为第二天早晨才能在门诊取药,于是回家当“哑巴”成了我最好的选择。晚上忙完病历整理工作,接近12点,睡觉还觉得很不舒服(躺下明显不如坐着舒服),偶尔咳嗽会弄醒自己。早晨6点多醒来的时候,就突然觉得嗓子轻快了不少,似乎可以发点稍大的声音了,但有了之前的教训,没有敢尝试。毕竟今天还得值24小时班,第二天我自己5位手术患者的病情还得尽量去沟通,希望上午可以恢复好些,下午争取能少量说话,术前的语言沟通我觉得必不可少,否则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些担心。

啊哈哈,到了中午,自己尝试着真的就可以像耳鼻喉科帮我做雾化的护士大姐所说:慢慢地争取按照正常发音方式说话了(这样应该比用“耳语”更有利于保护声带)。

看来下午可以逐渐恢复语言交流了,可以去跟术前患者谈论病情了。

对于平时很少生病的自己,3天不能说话的确让我不太适应。但就是这短短3天,我还是有几条感受想跟病友们交流一下:

1、即使平素身体再好,还是应该注意适度休息,不能让自己过度疲劳;不仅仅是提醒我自己,也是提醒看我文章的每一个人。

2、我虽然不是耳鼻喉科医生,这方面知识不专业,但我的亲身体会总是一个真实的病例,客观详细的记载,应该可以供有类似病情的患者参考,应该多少会对您有所帮助。当然要特别强调,即使患相同疾病,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很多差异,决不可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找相对了解更全面的全科或者专科医生,无疑应该是正确的选择。但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会对您就诊、康复非常有帮助,起码知道应该问医生什么问题,自己在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3、确实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身体问题还是应该尽早找医生看病。其实是否找到专家并不一定重要,给我看病的都是非专家,而且看病都不超过2-3分钟,咽喉看几秒钟就足够,大家都可以理解卖油翁,难道还有必要经常怀疑一个常规疾病,在熟练的医生手中数十秒钟就得到诊断清楚的事实吗?重要的是应该相信医生,按照医嘱先不折不扣的去执行;遇到病情变化,可以去复查,觉得对一个医生不放心,大可以换个医生看看。真正的医生,没有一个人是不想自己的患者尽早痊愈的。

4、医生并非神仙,他们只能告诉你大多数情况下某种病多久能好,甚至很难或者无法治愈,只能想办法帮患者减少痛苦,而很难真正缩短病程,满足我们经常自己理想状态下的“找医生看病、病就应该能好得快了”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想法。当然,这并非是说有病了不去看医生。在我看来,看医生最大的帮助在于大概了解这个疾病的正常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放平心态,以最合理的方式和精神状态去度过本应该经历的疾病过程,免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或者虽然这次吃了一堑,下次却没有长一智而导致此类疾病再次发生!

5、虽然不是真正的聋哑人,但仅仅两三天不能正常说话,就已经感到生活的不便了,那我们身边的聋哑朋友们呢?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他们、甚至是其它残障人士的不便,如果他们需要帮我,请伸出我们的热情之手。我想大家不必真的等到自己不能说话、或者身有残疾的时候才理解这一点吧!

6、医生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同样也会患病。医生经常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会赶紧利用这个机会体会一下患者的心态和身体感受,想想将来怎么给患者治疗会更好。我国著名的泌尿外科学泰斗吴阶平院士,就是因为自己由于单侧肾结核被切除一个肾的亲身经历,得出了“一次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正确论断,后来挽救了无数患者的肾脏甚至生命!因此医生通常也会去尽量体会患者的疾苦,尽量用最好的方法或者说他们认为的可能最合适的方法来治疗患者。但毕竟他们也是人,不是神,最需要患者对他们治疗行为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积累经验,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在这一点上,医生和患者的愿望和利益其实都是完全相同的!

最后,也希望借此篇亲历和感受给患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患病的亲身经历准确地记载下来,并提供给他人参考,其实将是对别人非常好的帮助,最终也是利人利己甚至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借古训来提醒和激励一下自己吧:勿以善小而不为!

杨渝平
杨渝平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运动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