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怎么回事

发表者:陈晓军 人已读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病人拿着诊断性刮宫的病理报告单,异常紧张地询问医生,“医生,这上面写着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这是怎么回事?我不会得了癌症吧?”。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群淡定姐,拿了类似的报告直接回家,连医生都懒得看,这回就轮到医生急得跳脚啦,生怕今后出现问题。那么,这类子宫内膜增生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子宫内膜增生症实际上不是一个毛病,而是一组以子宫内膜腺体异常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具体地讲,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也叫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

这类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要讲到正常的月经周期是怎么来的。在正常育龄妇女,卵巢会有周期性排卵。排卵前的阶段,卵巢产生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随着卵泡成熟排出,卵巢会产生孕激素,后者使子宫内膜萎缩,脱落,导致月经来潮。在正常的月经周期,正是由于有孕激素周期性拮抗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才能保证子宫内膜不至于过度增生发生恶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增生症,通常是由于卵巢功能异常,不排卵,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到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刺激,或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再或者服用大量含动物雌激素的补品(比如蜂皇浆等)都会导致内膜受雌激素刺激出现异常增生甚至发生癌变。但这并不是说子宫内膜增生症就是癌症。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组逐渐进展的疾病,其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病情最轻,不典型性增生最重,属于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的。这里要提一下,有很多患者会说“我的月经是正常的呀,每个月都来月经的”。但是,正常的月经是周期性阴道出血,而且每次出血的量和持续时间都比较固定。而在月经失调的患者,可能也会有每个月的阴道出血,但是出血的量时多时少,持续时间时长时短,这种情况实际上卵巢没有正常排卵,是由于卵巢雌激素长期刺激,造成子宫内膜过度增厚,无法维持其完整性,局部破裂而出现的突破性出血。如果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应当警惕了。另外还有些患者可能月经还“正常来潮”,但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不均质。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严密随访,必要时做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概率: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每10,0000名妇女中,大约有133名会受内膜增生症的困扰。高发年龄在50-54岁之间,但是,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步降低,甚至很多年轻的还没结婚生子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危险因素:

就像我们前面所讲的,卵巢功能异常、长期不排卵(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异常);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大量摄入含动物雌激素的补品(如哈什蚂、蜂皇浆等);还有胰岛素抵抗状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等都是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危害:

子宫内膜增生症会导致月经失调、大出血、贫血。长期不治疗可能进展为内膜癌。另外在年轻的女性会导致不孕不育。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

子宫内膜增生症依靠病理学诊断。通常是患者由于月经失调或者内膜增厚不均进行诊断性刮宫,通过对刮取内膜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病理学家门根据子宫内膜中腺体和间质结构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细胞核的异型性做出不同的诊断。

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腺体增生程度最轻,极少发生癌变,发展为内膜癌的可能性仅1%。治疗也比较容易,一般周期性孕激素治疗3个月都能够逆转。

2.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腺体增生程度增加,腺体/间质比例大于50%,并且出现腺体结构异常。内膜复杂增生癌变发生率约为3%。一般孕激素治疗有效率75-80%。

3.不典型性增生:出现了细胞核的增大和异型性。不典型性增生可合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者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单纯增生合并不典型进展为内膜样腺癌的几率约为8%,复杂增生合并不典型发展为内膜癌的几率大为增加,约为29%。应当注意的是,诊断性刮宫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病例中有17-52%同时合并内膜癌,只是因为诊断性刮宫没有刮到内膜癌病灶而漏掉。所以,对于诊断为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病例,应当考虑到合并内膜癌的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逆转,一般有效率为75-80%,但是治疗时间较长,最长可能需要1年时间。

所有内膜增生性病变从最初诊断到发展为癌的平均时间约为6年。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症不是癌症,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逆转,年轻女性治疗后还有希望成功妊娠。但是,围绝经期妇女如果发现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建议还是手术切除子宫为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不在内膜本身,而在于卵巢功能异常等其他原因。因此,成功逆转内膜后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内膜增生症很有可能卷土重来,甚至进展为内膜癌。

本文是陈晓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