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民营医院敛财黑幕
然而,有专家认为,目前一些民营医院仍然存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导向,国家对非市场化医疗机构准入门槛低,相关法律和政策滞后,监管不健全,导致民营医院出现了虚假宣传和欺骗患者等诸多问题。
自8月14日始,本报民营医院系列报道相继推出《村妇投诉在仁爱医院免费体检后“染病”》、《“湖南王海”质疑东方男科医院名称违规》、《未婚女青年妇检出现两个不同结果》等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在此期间,本报记者相继接到一些民营医院问题的投诉(本报投诉热线:0731-84802117,邮箱:25578616@qq。com),本报就此现象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促进整个民营医院系统走上诚信、健康发展之路。
针对消费者关于长沙一些民营医院问题的投诉,本报记者将继续展开深入调查。
◎法制周报 记者蒋格伟“对大多数民营医院来说,不投广告是等死,投了广告是找死”,吴新(化名)院长一语道破了长沙民营医院幕后老板们的心病。
吴新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医科大学后,曾供职于省内某知名医院,直至当上教授和部门负责人。“为了给子女未来发展打下好的基础”,2002年,吴新离开了这家知名医院,被高薪聘为长沙某民营医院院长。
在民营医院任职的7年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新越来越感觉自己良心备受谴责。思忖再三后,吴新最终决定将自己7年来在民营医院的亲身经历通过媒体告诉给市民,这样可以让患者全面地了解民营医院的“前世今生”。
9月6日晚8点,在长沙某茶楼包厢里,吴新开始向记者诉说起自己7年来亲身经历的长沙某些民营医院敛财内幕。
多数民营医院医生收入主要靠提成被迫挖空心思去挣钱
从街头游医到资本大亨在业界,一个尽人皆知的消息是,目前,在中国民营医院领域叱咤风云的,绝大多数是福建莆田人,“他们早年多以游医糊口,但并不太懂医术。”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医院大亨的原始积累没几个能称得上是光明正大。但是,不可否认,作为有胆子闯荡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先行者,他们早期在这个领域进行的挣扎与奋斗引入注目。
对此,有媒体甚至评价称,以民营医院发家壮大的“莆田系”,完成了从街头游医到资本大亨的转变过程。
与其他城市一样,在湖南长沙,民营医院依然脱不了“莆田系”的身影。
“长沙目前至少有80%民营医院是福建人开的,这些福建莆田人开创了长沙民营医院的历史”。吴新介绍,这些福建人大部分起家于“江湖游医”,上个世纪90年代来长沙在一些非盈利性医院承包科室。通过几年时间的科室承包,完成了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在国家卫生部下文禁止医疗科室对外承包后,部分已攒满了第一桶金的福建人摇身一变,做起了民营医院的法人代表。吴新表示,虽然记不清长沙首家民营医院叫什么名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一位姓林的福建人担任法人代表。
医生收入主要靠提成在民营医院,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人都遵守着一条原则:不随便去打听医院的经营状况。
在民营医院的7年时间里,吴新也是如此。他从不主动打听医院的收支状况,“问多了只会引来老板对你的怀疑”。不仅如此,医院的一些核心权利,比如:招聘、广告、采购这些都是牢牢掌握在老板或者其亲信手上。
“一个医生的待遇由基本工资加提成构成,基本工资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但是一个民营医院的医生的工资往往在7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吴新介绍民营医院固定工资其实很低,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福利,但是通过业绩提成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根据药物、治疗、手续不同项目的收费,经手医生可以得到一、三、五不等的百分点提成。
“只有揽到更多的业务,把业绩做上去,才会得到丰厚的收入”,在多数民营医院,医生的收入都是采取业绩与工资挂钩对接的形式。为了提高一线医生的业绩水平,医院会选择一批精干人才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一是让患者从被动付钱到主动付钱。对病人的支付能力有一个大概判断后,循序渐进;二是具备算账技巧。当病人表现出对价格有疑虑时,要运用算账技巧;三是处方要根据病人心理状态来开。给病人开处方时,要试探病人的反应,逐渐增加治疗方法和药品;四是要会吓唬病人。当某些病人拿不准治还是不治的时候,医生要使用案例对比法来吓唬病人;五是不管有病没病先做检查。光检查就可以产生很多费用,给医生带来直接收益。
民营医院的“宣传秘笈”“从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通过砸广告,扩大宣传的形式来吸引患者”,对于这些被刻意包装过的宣传广告和标语,吴新认为,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广告都是虚假的,具体表现为几种形式:一是对某些医生进行夸大宣传。宣称某教授是国际权威人士、某医疗领域带头人等。实际上,这些医院的医生主要来源为,职工医院的下岗或退休医生;部分乡镇医院对自己收入不满的从业人员。二是虚构医疗机构或组织。吴新称有些机构让自己这个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老医生来说都感到闻所未闻,“某些医院宣称自己属于中国、中华某医疗管理机构,我对这些机构是否真实存在持怀疑态度”。三是偷换概念。一些以女性生殖健康为主题的医院提出“保宫人流”的概念,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炒作。而这些让业内人士忍俊不禁——“试问哪有人流手术不是必须要保宫的?”。
民营医院为了不断制造卖点,专家、教授、先进技术、医疗机构等名词都成了医院周而复始的包装、宣传内容。通常情况下,一个稍具规模的民营医院一年动辄投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广告。
关键问题在于,羊毛最终出在羊身上。个别医院还将一些过时、淘汰的医疗技术重新包装、宣传,比如:有男性主题医院就曾提出注射法治疗前列腺炎,在国内这是一种被公认对身体有危害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某些民营医院摇身一变就可能成为了自己医院某某知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收费昂贵。
热门科室成“摇钱树”
通过虚假广告开道,招揽患者上门,再通过过度治疗让患者来买单,这已成为了部分民营医院一个固定的模式。相对之下,男科、妇科、结石、泌尿等科目往往成为了某些民营医院炙手可热的科目,据统计,目前长沙的民营医院基本上都开设了这些科目,也正因为这些患者的普遍性,某些民营医院把这些科室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
长期以来,由于治疗效果与广告中所标榜的疗效大相径庭,致使民营医院在群众心中留下了“只是为了骗钱”的不良印象。
吴新同样认为,诚信危机导致了整个民营医疗市场的低迷状态。
2007年11月底至今,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2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治理整顿非法“性药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的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湖南省某卫生部门医政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省还没有制定针对民营医院的专项政策和制度,民营医院由卫生和工商部门双重监管,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成本自主核算和定价。这位负责人谈到对医疗广告的监管问题时说,国家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必须由卫生部门初审,但医疗广告的监管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广电和新闻出版部门,需要各部门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民营医院的准入门槛太低,只要有资金谁都可以进入,许多认为医疗行业存在巨大利润的企业家将医院作为牟利的工具,这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政府部门应该严格审核,对通过审核准许进入的民营医院给予公平的待遇。由于诸多利益因素,卫生和工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管理职责不规范,部分地方甚至存在着较严重的审批不足,只批不管的现象,造成了卫生资源浪费,医疗秩序混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乔新生提出市场化的医疗机构其本身的改革要遵循市场规律,国家迫切需要完善针对市场化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将民营医院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本文是杨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