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雨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细说“血脉、络、筋脉、筋膜”

发表者:刘小雨 人已读

血脉:血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人体内外无一不是在血濡养作用下发挥生理功能的,“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用也”(《景岳全书·血证》))。此外,血脉与神志活动也有密切关系,“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篇》)。而“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血与脉形体相连,功能相依,当血和脉分开,两者功能都会丧失,因此二者经常相提并论,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其中的“血脉”包含了现代解剖学“血管”的概念,主要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发出的较大分支。

络:广义的“络”,包括“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本文主要指后者,在《灵枢》中称“血络”。是血脉的细小分支与延续,它将脉连接起来使血液形成循环回路,“络主血”,是气血汇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渗灌气血、互化津血等生理功能,因此《灵枢·大惑论》称“血之精为络”之说。这种细小的血管包括现代医学的微循环。

筋膜: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筋膜不但张弛有度,主司运动,还有营养、保护其包被组织的作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因此肝主一身之筋膜。筋膜几乎遍布人体,诸如脏器包“膜”、血管内外之“膜”、乃至细胞“膜”,都归属筋膜之类。如心腔内膜与血管内膜相为延续;至毛细血管则仅为一管道状薄膜,人体全身约有400亿根毛细血管。 可估计全身毛细血管总有效交换面积将近1000m2,而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管壁均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总的厚度0.5um左右,外面只有一薄层基膜;血管内皮细胞是连续覆盖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它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屏障保护膜,还具有其它许多功能,如减少血管通透性,调节组织与血液的物质交换,防止血浆成分和血流细胞无序的侵入;抗血栓作用;调节血管平滑肌功能;抑制血管壁细胞的游走和增殖等。以上提到的毛细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是极薄但分布极广的筋膜,均由肝所主,是血管构成的基本结构,是人体所有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

筋脉:古代经典文献中有“筋脉”即为血脉的诸多描述,如《管子·水地》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灵枢·九针》:“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其“筋脉”即专指血脉而言。另外在《内经》中还有很多筋脉并提的情况,如“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筋脉和同”(《素问·上古天真论》)、“筋脉横解”、“筋脉沮弛”、“筋脉不利”(《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筋脉不通”(《灵枢·九宫八风》),“筋脉懈惰”(《灵枢·口问》)等。

本文是刘小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