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蛋白尿:肾脏的红灯警报

发表者:高玉伟 人已读

来源《金陵晚报》
我们都知道,肾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也是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正常情况下,当机体一些代谢产物、废物随着血液流入肾脏后,肾脏通过过滤会起一个清除效果,并形成尿液进入膀胱,同时也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除,而过滤后的血液会继续在体内循环。如果肾脏出现问题,这个循环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你的麻烦就来了。

蛋白尿是各种肾脏病最重要、最直观的临床表现,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健康人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按照现有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应该呈阴性。可如果当事人存在某些问题,比如肾脏疾病,蛋白尿就可能出现了。

另外,你可能还听说过大量蛋白尿与微量蛋白尿的说法。

所谓大量蛋白尿,通常是指尿常规中蛋白含量3+以上,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24小时,如此多的蛋白从尿中漏出,很容易引起肾病综合征。由于引起大量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因此必须住院做详细检查,必要时还要行肾穿刺检查明确病理类型。

至于微量蛋白尿,就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的白蛋白排泄。通常临床上通过测定其排泄率,来了解肾脏早期病变的情况。正常人尿中白蛋白排泄率为不超过20微克/分钟或30毫克/天,如果尿中白蛋白排泄达到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24小时,此时尿常规检查仍为阴性,因此称为微量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除了糖尿病肾病外,高血压、发热、剧烈运动等也可引起微量蛋白尿。近年来研究发现,微量蛋白尿程度还与心血管病变相关,是心血管病变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指标。

蛋白尿和足细胞

我们的肾小球滤过膜从内向外,由五层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层结构发生病变都将影响到滤过膜的完整性。而这里有一样我们特别提下,那就是足细胞。

这个细胞和你的脚可没什么关系,但它对于肾脏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足细胞损伤是肾小球损伤的中心环节,当我们因为各类原因,比如免疫、炎症、毒物、感染、代谢、环境、遗传背景等,出现足细胞损伤、蛋白尿形成,我们的肾脏也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对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入手,详细探讨了早期蛋白尿产生的机制,特别是足细胞损伤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蛋白尿促进肾脏损害的机制,提出了一个“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炎症,并促进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形成”的新机制,这也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并导致尿毒症形成的关键机制,为大家早期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找到了利用尿液mRNA检查发现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新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手段。由于蛋白尿不仅是各类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主要症状,也是促进肾功能加速恶化的关键因素,所以定期尿液检查必不可少,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高风险疾病患者,更要定期尿检,一旦发现蛋白尿(包括白蛋白尿)后,应该接受正规、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并保持严格随访。

蛋白尿也有真假

蛋白尿也有真假?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在临床上的确有假性蛋白尿存在。

假性蛋白尿常见于以下情况:

1、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此时检查结果可能为阳性。

2、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

3、尿液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

4、淋巴尿,可呈乳糜状,含蛋白较少。

5、有些药物可能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这些在检验科专业人员的鉴别下,可以排除。

CKD离你不遥远

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蛋白尿,是因为它与各类肾脏疾病特别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密切联系。不过仍有许多人觉得,CKD离自己还很遥远。

其实不然。

近年来肾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大部分患者对自己早期患病并不知晓,可以说肾脏病是最善于“伪装”且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种多发病,其早期防治问题必须引起公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目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并不低,根据此前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数据,目前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到了10.8%,而知晓率仅有12.5%。这项调查江苏地区也参与其中,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地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12%左右,与全国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而在60岁以上老人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更可高达32.3%。

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的各式代谢病患者,都是CKD的高危人群,但这类患者或许会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却很少想起来去检查一下自己的肾脏是否安好。另外,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药物滥用情况非常严重,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独特危险因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