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微创手术将肝癌“就地正法”
前段时间,74岁的王淑霞随子女赴美探亲旅行,其间感觉身体不适,腹部发胀,随即到洛杉矶一家医院做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她的肝部长了一个直径约11厘米的巨大恶性肿瘤,随时有爆裂危险。医生说,她可能只剩下3个月的时间。
绝望之中的王淑霞只好回国。辗转之下,她住进了北京佑安医院。
大动“肝”戈:无奈的选择
不过,前些天,当记者在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的病房里见到王淑霞时,她已全然不像一个肝癌晚期患者。
“我在这里做的是微创手术,一点都没遭罪。”王淑霞撩起衣服,给记者看她手术的位置,“原先就在这个地方扎了几个眼,现在连针眼都看不见了”。
王淑霞的救命恩人是肿瘤微创介入中心主任郑加生。这位大夫有个“绝活儿”,能在不打开腹腔的前提下把肿瘤“杀死”。
这是传统外科手术完全不可想象的。“大部分恶性肿瘤都不能切除,只能开展所谓的"姑息治疗"。”郑加生说,往往经过三四次治疗后,癌症就有转移了。
而在重创手术中,病患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就算医生打开了病人的肚子,里面的情况还是看不清楚,只能在超声探测下切;对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切除过多的健康肝组织会导致患者肝衰竭,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面对“死神”的挑衅,郑加生决定另辟蹊径。
走进微创手术室
记者去微创手术室采访时,一位患者正在接受手术。借助面前的屏幕,医生很轻易地找到了肿瘤的位置,随后在病人腹部扎了个小眼,将探针伸进去,便开始了治疗。
郑加生告诉记者,虽然微创手术室的“标配”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技术员,但却是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首先是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如CT、磁共振、超声等精确定位病灶,然后选择高温射频或冷冻技术,将肿瘤"就地正法"。”
而死亡后的肿瘤细胞蛋白暴露后,本身又可作为一种灭活的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更重要的是,病人手术全程保持清醒状态,几乎没有出血,术后第二天就能自由活动,甚至出院。
2012年,郑加生和同事共为癌症患者实施微创手术5594台,2013年达到6303台,其中肿瘤消融微创手术1158台。其中,5cm以下肝癌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00%,三年生存率达到79%;5cm以上肝癌患者,消融肿瘤最大直径为16cm,患者一年生存率%,三年生存率达到72%,使晚期肝癌患者得到了根治性治疗。
郑加生主任介绍,目前治疗肝癌最好的方法是综合治疗,肝癌微创介入手术切除肿瘤后,可采用细胞免疫治疗清除患者体内残余的微小病灶,防止肿瘤的复发及转移,还能激活人体的免疫能力,修复受损免疫功能,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