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宝权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自我心理调整

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网上搜寻,口碑相传,现实体验

发表者:闵宝权 人已读

?首次发表于2012,多次改动,最新改动201802、20190301、20211025、20230410

通篇读完此文(一遍不行,也可以再读一遍),若您还不理解心理咨询是咋回事或者怎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是相对好样的,且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您大可也不必找心理咨询师了,找到了效果未必好,因为您的领悟能力亟待提升啊!。

郑重声明:文中我提及的众多优秀咨询技能和人文素养品质若能汇集于某位心理咨询师,Ta绝对是心理咨询界大师级或圣人级的人物了,但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心理咨询师的,毕竟人无完人嘛。就算您见到碰到也未必能认识清楚Ta的真面目,更何况大师也是从学徒、学生、实习生起步,经历一般心理爱好者、普通、中级/高级心理工作者而成的。有高领悟性加勤奋、遵守伦理规则又不失灵活、敢于争取自己的价值、又能有适当的公益情怀,经受严格系统的理论和实战训练等等,才有可能练就优秀、杰出、专家级/大师级心理工作者等。

前言:

霍大同(川大心理系教授,拉康派在中国的领军人物,):“关键的问题是分析家首先需要一个开放的耳朵,愿意听一个人说。那么开放的耳朵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闵宝权:“还需要一个智慧的心、耐心柔软又坚毅的心”。柔软是指以来访者为中心,有专业的共情能力;坚毅是对伦理设置的坚守,如同维护自己的生命(不能随便改变时间和收费设置,不要有身体的随意接触,不要有咨询室外私下的交往和利益往来,不要透露来访者的秘密,不能有随意的许诺等);是否有高智慧往往不以内在的良好愿望或自我感觉为基础,它涉及咨询师的领悟力、独立思考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和人性感悟以及自我疏理和自我反省的高和低、多和少、强和弱。那种动不动就保证疗效的咨询师,自吹自己功夫如何了得的,要求兌交特别多的费用的,您最好敬而远之。
而且咨询师的人格特质及整合度非常关键和重要,知识可以储备,技巧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一个人的领悟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和固有人格整合度要明显提升,似乎太难了。
故某位心理大咖说“心理咨询市场上,不少人,其实真的不适合从事心理咨询!看似进入此行业的门槛低,但成为优秀咨询师的门槛其实非常非常高,比成为优秀的医生还要高。TA自我不觉察,自我感觉不错(自恋,不容许被别人质疑),旁人还不便给TA指出来。再混10年,TA也是在低水平的位置上折腾,这种人与优秀咨询师无缘!”
闵宝权医生说:“医生还大致可以在权威和自恋的位置上工作,但咨询师就是不可以,必须放下身段和自恋,尊重来访者”,至于为什么有如此差别,请参阅此文下面的主文部分。

一般规律是您愿真心支付的价位决定了最终您大致能找到对应等级的心理咨询师。低价几乎很难找到很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但即使您付出了昂贵的价位,也未必找的就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实际的专业技能、人格水平人文涵养)。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就很晚,按人才分布规律,真正优秀或杰出的心理咨询师毕竟是少数,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隐若现,市场上自诩或自封为“大师”的人倒是不少(凡是很享受别人称呼TA为“某某大师”的,您要小心了掂量了)。

故对广大心理老师不要要求太高,太完美,您不妨先就近寻找,适当体验考察(询问找TA聊过的顾客或病人,或交咨询费费你自己亲自去聊几次体验体验),给予双方踏踏实实接触了解的机会。实在不行,不妨再换心理老师(有时适当体验不同风格的心理老师,未必是坏事!)。一旦确定要找某位心理老师,就请密切配合Ta,定期找Ta做心理访谈(某周1-2次),不要稍不满意,就换心理咨询师,即使您对Ta本人的水平或技术有什么疑问或质疑,也是可以直接给Ta讲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人文修为的心理咨询师一般来说是可以接纳和包容来自咨客(来访者)的任何疑问、质疑、不满、抱怨、甚至某种程度面上的攻击的。

闵宝权大夫常常说:培养一位优秀的医生非常难,培养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加更为困难!

您若能看完全文,就知道为什么了。?闵宝权? 20190301

20190825 闵宝权:前几天有位家属问我,怎么简单有效的考察某位心理咨询是否很专业,其专业能力是否很强?我的回答是:看看他的个人成长、案例督导次数,案例访谈小时数。个人成长或自我体验式,也就是咨询师本人去找更高级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访谈或自我分析,至少100-200次以上,最好一对一那种,团体治疗的不算,有当然也更好;规律的案例督导,至少100-200次以上(可以包括团体督导);勤于实战案例访谈,至少500-1000人次以上,甭管他/她主修的哪个流派,您若要考察对方是否靠谱,这些就是关键指标,优秀的咨询师一般都能坦坦荡荡真实的回答来访者针对这些指标的询问。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咨询师都必须回答,至少关于TA本人的私人信息(比如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咨询师有权拒绝回答。

找的心理咨询师实战功力是否不错?是否合适她的孩子呢?闵大夫请她来看此文。她的孩子很聪明,她很当妈妈的很自恋,习惯掌控和过多的要求孩子(包括孩子的爸爸),按理她也应该做心理咨询,故我推荐她在当地去市场上找800元/小时以上的咨询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请来北京找我,我再酌情指派我们宣武心理团队高级或资深的咨询师接待她们娘俩。

附录A和B:关于闵大夫和他的心理团队的介绍:

附录C:闵大夫的自我暴露和说明:

附录五:心理咨询师个人的自我体验(个人成长体验式访谈)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看看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们是怎么说的?? (20190825)

附录六、成为心理咨询师(实战型)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附录七:心理咨询师的“无力感”(转载)
附录八:治疗师不恰当地跨越病人与自身界限的现象(张松)(转载)
附录九: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正文的基本内容

???? 1.png

?

?正文如下(部分内容转自网上搜寻):

第一节:基本概念

1.1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认知问题、情绪问题、身体不适、意志力减弱、人际交流障碍等)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交流、自由联想、画图、角色扮演、催眠等多种途径,向心理咨询师进行述说、演示、询问与商讨,在其悉心陪伴下,通过倾述、体验、觉察、反省、领悟、调整和修通(发挥来访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比如:精神动力流派),也有的说法是(比如;认知行为治疗流派):双方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增强情绪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改善人际交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进身心健康。可以是一对一的访谈,也可以是团体的;多半是针对个人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家庭成员做家庭治疗。可以是针对问题的短程焦点治疗(10-20次或更少),也可以是针对人格调整的中长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大于20次)。

1.2为什么心理咨询需要收费?

(1)对心理工作者脑力劳动的起码尊重: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自由联想、画图、浅催眠、角色扮演、家庭系统排列等方式进行交流,陪伴和引导来访者进行问题呈现、情景再现、情绪表露、愿望表达、内心觉察、自我领悟、自我调整和修通等。心理咨询师付出的劳动和时间理应得到报酬,故来访者有义务通过付费表达对心理工作者劳动的尊重。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不易,非常耗时、耗精力和耗钱财,需要持续多年的学习培训、个人成长体验(自己去找更高级的心理老师做访谈,至少300次)、案例督导(至少300次)、日常生活、生存交往等等均要费用的。你去商场买东西时掏钱理所当然,您去医院买药理所当然,尽管您也知道服药后未必有效。心理访谈属于无形服务(脑力型、智能型),它所需时间和智慧、知识、技能、经验不是商品么?场地和组织也需成本的。你家电视、冰箱、跑步机与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成长心灵陪伴相比,哪个更不易获取、更珍贵、更考验人的智慧呢?一般商品花钱就可以随意获取,但花钱未必能获取高品质的心理咨询,不花钱就像获取高品质的心理咨询几乎是自欺欺人。

当然你可以说“我可以自己调整,何必花钱做心理咨询?”,我会讲:“你可以自己调整啊,每个人都难免有负面情绪,都需要自我调整的。关键是假如自己调整很有效果,干嘛生病了呢?生病(心理类疾病)就说明您的自我调整已经失效了,需要求助外力:药物和心理咨询才能帮调整过来啊!”。

也有病人给我讲“我回去找朋友聊聊就可以了”。我回答“那是属于与朋友亲友的聊天。聊一次两次可以,若您想聊很多次,可行吗?凭什么别人花那么多时间义务陪你聊呢?而且,若给朋友聊聊就能解决心理问题,那还要受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吗?”

我经常说:好比汽车一直在马路上开,也要定期加油的。心理咨询师的劳动需要得到合理回报(与偶尔义务或公益咨询不矛盾的),也需要适当适时休息的。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收取咨询费后,自然就形成一种服务合同关系,既表明了求助者的诚意和信任,又赋予了咨询师义务和责任;来访者应主动配合按时就诊,咨询师收取了费用后,服务必然更尽心尽力,双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并遵守相应的咨询设置,咨询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3)对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都有约束:心理咨询的过程需要咨询双方配合,共同付出努力,不收费的心理咨询就不是正规的心理咨询,咨客在接受治疗时,主动自我探索和改变自己的动力往往不足,总希望咨询师舒舒服服地把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解决,这种等待他人援助而自身不作为,不付出即想收获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观念,需要矫治;同时收费服务对咨客的就诊行为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与咨询师约定的内容进行咨商,本身对增强咨询者的自我意识,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咨询伦理规则里的规避原则:一般来讲,从关系上讲,心理咨询师应尽量避嫌。比如选择心理咨询师,最好与来访者没有利益关系,一定不是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和熟人关系(与朋友简单聊聊可以,给点安慰和建议,但不属于真正的心理咨询)。

某些免费偶尔是存在的。若是不能避嫌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收费,最好一般心理访谈以短期(1-3次)为主,而且不应做太深入的访谈。除非有些特殊规定或有另外的特殊补助做背后支持(比如大学里针对大学生的福利,国家补助心理师,学生不用再交费了)、或某些特殊的人情因素,而且脑力劳动付出方要能完全甘心情愿的义务帮忙, 可以暂免费的 。若是来访者总想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免费服务,而且还要多次做,这其实是不可取的,不符合人性原则的,这可能与来访者的某些人格因素有关了(现实感不强啊!总想免费得到某些东西、做人做事很难让人恭维的了!)。

正如“医不叩门”,心理咨询讲究有“求”才有“帮”。需要来访者内心有一定的调整、改变或求助动机,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否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或有害(尤其是被家属强行拽来咨询的)。

(4)收费价格:目前医院外面的心理机构收费是200-400元/小时(实习或初级心理咨询师),400-800元/小时(中级心理咨询师),800-2000元/小时(高级心理咨询师或专家级别的),2000-5000元/小时(那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了)。公立医院院内的正式收费60-200元/小时,实在太低,不能体现基本的心理咨询价值(换个角度是:咨询师的成长和培训成本),也就不能调动心理医生们的内在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技能提升。目前国内医院心理科普遍性的现象是:心理医生不太愿全心身的投入心理咨询里,一般是边当医生看病,偶尔边接一些心理咨询的活,由于自己接受高品质的系统的心理培训及案例督导往往可能欠充足(如此就难免影响了职业技能的精进和提高),实战的咨询水平或访谈品质可能不尽人意。目前还有一种状况是:除护士和技师外,心理科由两批主要人员构成,一批是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另一批的是没有处方权的单纯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

也不排除,医院心理科的某些专家在外面的咨询室挂职,收费按市场标准收的。

为了尽量照顾和优惠我的广大患友们又能保证心理咨询师和平台必要的生存底线,宣武心理团队的多数心理咨询师的收费一般是400-600元(50分钟)(她们在其它心理机构挂职的收费标准是500-800元)。我们团队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收的是600-1200元/小时(在外面的收费更高,达到1200-2000)。我有时会让病人自己选择TA愿意缴费的级别。

1.3怎么判断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访谈效果或品质?

(1)你会感到,你所说的话,咨询师也能很容易、很准确地理解你的意思,她/她能好的倾听、陪伴和换位思考或体验(可以有部分打断、询问、核实、共情、镜映、面质、澄清和解释),而不是大量的分析、说教、说咨询师自己的事(自我暴露)和大量举例。咨询师说的话,你能很容易、很轻松地听明白她或他(Ta),故至少要口齿清晰,思路清晰;咨询师说话的时间应占30%以下或更少为最好,若整个过程咨询师都滔滔不绝,大讲特讲(TA说的超过一半的时间),对您过多的评头论脚,指手画脚,指点江山,基本上可以判断TA不是受过严格系统的正规训练的,大可与TA拜拜,再觅另一位正规的心理咨询师了。这样在你们的会谈中,你们一来一往地交谈着,你会感到你们之间的沟通很顺畅、不太费劲儿。

闵宝权经常这么说:培养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远比培养一位优秀的医生还不容易,因为医生可以在权威的位置上工作,简单询问后给予病人直接的指导,诊断和开方大致正确精到即可。但若一位咨询师在来访者面前不能放下权威和降下身段,不能平等的心平气和的访谈,即使刚开始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好厉害说得都对,愿意继续做咨询,随后来访者肯定会慢慢的就不愿意再来了,几次访谈后中断了咨询的。我见到太多如此的案例了。

但在访谈初期(3-5次的初始访谈时),除了收集更为详细的信息,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病症和需求酌情做必要的解释或评论或大体上的建议(普适性的),有时还是可取的,随着咨询的进展,咨询师就越来越要少说话,把咨询时间更多交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尽量多发挥多讲,也就是鼓励来访者发挥主体性。当然,也有例外,针对特别的案例:明显的焦虑、抑郁、自体功能很弱的、有明显人格问题或诉情困难者,咨询师会酌情多讲或适当多引导来访者讲话的。

倾听是咨询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首先TA应做到非常专注,Ta未必要说很多话,可能一个眼神或点头您也觉得很合适。也未必都要回应您说的每句话,也不是迫不及待给您过多解释和指导。Ta的话不在多少,但Ta的回应让您觉得他是懂您的,理解您的,都是有些恰如其分或正当其时之感。

心理咨询过程实际心理咨询师悉心陪伴来访者的过程,悉心是指全身心的临在,而不是心不在焉。陪伴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平等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指导和被指导、指教和服从的关系(虽然来访者可能有时把咨询师投射成生命过程中的某位重要他人),陪伴的角色是辅助而非主导,真正要去梳理、觉察、反省和调整的主体一定是来访者本人,故咨询师要学会必要的节制和静默,把尽量多的时间给来访者,让TA去主动探索自己的内心、梳理自己的内心、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和觉察体验自己的内心。这是过程就是来访者走向自我的主体性,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咨询师应该会尽量遵循这一核心原则的(偶尔也有例外,就是来访者不善言谈时,或心理功能非常低时,可能就需要心理师言语上的主动引导了)。

20180219闵宝权: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比如电影《无问西东》里倡导的--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内心的真实。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Ta能理解您或感同身受(换位到您的位置),Ta能相对中立,即保持原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他即能感受您的感受,或较客观的引领您去体察属于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指责批评您(对立面)或一味让说您好说TA很理解你(有恭维之嫌),或放纵您的述求或任你突破设置(比如迟到或拖延什么的)(这两个极端都不好,都说明Ta的专业修行不够或不足)。还有一种看似在共情的情形是:Ta看似是在专心听您讲,他只是不停点头,在1个小时内只是简单重复“我理解您”或“您挺不容易的啊”“您要一定要有信心啊”“您会好起来的”。这给您同某个朋友聊1小时天有何区别?我昨天的一个病人就如此评价我们的一位“实习心理老师”的(毕竟这位心理老师TA的个人成长体验没做充分,现实层面修炼远远不够的)(闵宝权,20140402)。故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积累是何等重要啊!!

(2)在心理谈话过程中,你会感到有兴趣、有热情与TA(他/她继)续会谈下去,一次谈完之后,你还会愿意约他/她进行下一次会谈;若不愿意继续做心理咨询,原因可能有如下

A您自认为没有多大问题,何必再聊?

B您的问题不是太严重,通过1-3次心理访谈,您领悟了,放下了,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继续慢慢调整呗;

C您的深层问题太大了,以致您不能自察或领悟问题在哪儿,即使大夫或心理老师给您耐心讲解后;

D您防御心太重,不愿打开心扉;

20181226:前不久,某认识我多年的一位社会“成功人士”找我闲聊几句,原来是他想让我看看他是否有“心理问题”,我判断是“社会功能尙可,自我内心感受不佳”那种。我建议可以做心理咨询。他说,几千一小时的费用都没问题,但他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心理咨询师的综合素养及严格的保密的要求,还要求对咨询师要有眼缘,后来自说希望找一位漂亮的女咨询师给他聊。又不是搞对象,我心里隐约不快,我也与他坦诚讲,我不太适合给他做任何推荐,建议他去网上搜寻“高人”。他就是属于那种防御心非常重的人,不过毕竟他还是有做心理咨询的动力,只是要求非常高,自然他需要花高价钱去寻求综合能力非常高的高人了。

也有这种情况,孩子身体有了某些莫名其妙的症状,其实是出了某些心理问题,但其父母不愿承认,到处看病求治,甚至找巫婆,也不愿静下心来听听我给他们做的建议:当父母的要面对问题,反省自身。至于孩子问题的根源为何与父母有关,请参阅我另一篇非常重要的亲子文章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原创)

E您的经济不宽裕,暂不愿花钱做心理访谈,或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舍不得花这钱在心理访谈上,不就聊个天吗,我回去找个朋友聊聊也可以的吧;闵大夫:那给朋友聊天能与咨询师相比吗?若能相比,咨询师何必要去花巨大精力和财力去接受培训呢?

F距离太远或工作太忙实在安排不了时间;

E问题出在心理老师,Ta的水平不够,综合素养不到位呗(具体见整个全文),也许TA口若悬河,忽视了你,也许TA给您做的解释不少,但您觉得没有真正听您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心理学上讲:应该是以来访者或病人为中心,心理咨询师要放下自己的各种欲望(表达自己或给予对方指导意见)。心理咨询师若讲得太多,实际上是以TA自己为中心了(满足自己急于表达或自恋的的愿望了)。

F 有时可能与某种“移情”有关:有次我安排某位25岁的有些焦虑的女士与宣武心理团队的资深C老师做正规心理访谈,2次后她即不愿同C老师继续聊下去,我问她原因,她说某某老师的水平真是挺不错的,但她就是不愿继续再聊了。我觉得C老师接待她应该完全是能力范围内的事。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我保证给她保密,不给C老师反馈),她说:C老师长得像我的姥姥。姥姥对我倍儿严厉,我小时候挺怕她的。至此,一切都明了了。OK,我再另推荐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给她,后来的访谈蛮顺利且效果不错。

(3)在你与咨询师谈话的过程中,或者在会谈之后,最最关键的是你体会到一种全然的被倾听、接纳和包容,您慢慢放下那颗不放心、有顾虑、防御的心,感受到那种久违了的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感受那种真真切切能自己做主的感觉(走向主体性);你会觉得你自己感受或体验到了某种情绪(曾经有过或被忽略了);宣泄了某些负面情绪,或有了某些领悟,感到某种久违的轻松或释然;受到了某些启发,让你对人、对事的理解变得更丰富、更广阔、更深入、更细致了,更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了;修正了某些扭曲或单一的认知,调整了心态,对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更有自信心了;对今后如何调整心态或行动有了初步概念,同时知道大致如何去做,或至少在大致调整的方向上有些眉目有些信心了。

当你与某位心理咨询师谈话三至六次后,你获得了上述描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感觉,恭喜您,Ta就是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然后你就一定要坚持与该咨询师一起继续工作下去,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定期会谈(不排除中间也有某种放弃的冲动)。“在心理成长的舞台上,跳一支属于你与咨询师的双人舞(新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当舞曲结束后,你会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

若仅有1次访谈,可能您获得的感觉未必太理想,毕竟就50分钟嘛,心理老师先需要收集多方面信息的,可能您还没有上述美好感觉,只要老师给您的感觉不是很差,不要紧的,您要有耐心,多给同一个老师聊几次后可能就有更多体察和收获了。慢工出细活嘛!若聊2-6次您还没有上述好的感觉,那您就要好好分析分析了,不行的话,不妨换位心理老师吧(若在我的门诊就诊的病友,可以直接给我提出来的)。

这也是我们宣武心理团队里推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事后即刻评估(填表)”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为什么需要心理疏导?

2.1心理学能帮助我什么?

心理咨询可以在以下七个方面给你提供支持和帮助

A帮助你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你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出现各种情绪问题。

B帮助你正确的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使你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C帮助你恢复爱的能力,尤其是自我关爱的能力,使你学会幸福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D使你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校工作和生活中去。

F帮助你摆脱因失恋,丧失信心等造成的痛苦改善你应付挫折的方法

G恢复人际交流的能力,能在各种环境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H为你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帮助你在重大问题上正确独立的抉择

J帮助你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危机,平安的完成人生的发展任务。

人的问题大多在于悟不透,放不下,舍不得,仅是“悟”这层,就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做一生的功课。我们可以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有时可能需要一位“陪伴”,一位专业意义上的“引领”,心理咨询师就是起这样的作用。所谓陪伴和引领,就像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真正“练”的主体是运动员;那“调整”内心(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的主人一定是“来访者”本人,且需要不短的一个过程。

2.2是不是做了心理咨询就意味着我心理出大问题了?

应该说,要视情况而定。

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出选择,在争取自己权利的情况下,有时也需要不断的做出一些隐忍、牺牲、妥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内心要做相应的调整。但是这些调整可能会导致挫折感或紧张感,这种挫折感,紧张感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体验到,甚至比感冒还普通。

换言之,原则上讲,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都介于“正常”和“心理冲突”的状态之间,所谓正常人只是他们的问题还没有影响到生活或影响较小,自我调整或找哥们姐们聊聊后可能就好了(不良情绪不超过2周,不对生活、学习或工作造成明显影响),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上1-3次就明显好了。

一旦这些问题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不良情绪超过2周,对生活、学习或工作或人际关系造成明显影响),那么,就需要多次心理咨询(10次以内,短程)或更多次的心理治疗了(10-30次,中程;30次以上-200次,长程)。

短程心理咨询:聚焦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短期看到效果,更注重咨询师的咨询技能和来访者现实中的实际行动。

长程心理咨询:关注人格层面的问题,需要梳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感受,咨询关系本身也是起治疗作用的。


第三节:我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没有最好,只有相对合适

3.1去哪儿寻找心理咨询师?

目前国内与心理相关的心理咨询师在下面五类机构任职。

第一类,是社会救助机构下的热线和咨询服务中心:这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身处困境的人可以免费得到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这里的心理从业人员大多是社会工作者,她们只接受短期的心理咨询技术的训练,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定期帮助与指导她们。他们多数沉淀在社区或街道相关基层机构。

第二类,学校的心理机构:对学校内的学生和职工,不收费或低收费,心理咨询师领取相应工资或补贴。部分咨询师在外面的心理机构兼职,收费市场化。

第三类,个人或机构开业的咨询:他们是收费的,费用中等(>400元-1000元/小时)或至很高(>1000元/小时),这是目前社会上最主要的心理咨询主力军,水平良莠不齐,但数量庞大,高手散落民间,高人不露相,露相未必是高人。主要涉及婚姻问题,儿童发展,社会适应,个人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也包括职业咨询、职场压力、企业的EAP服务等等。从业人员大多是心理专业的学者,受过某些专门的训练,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颁发的资格证书(2018年国家层面的考试取消了)。

第四类,是医院开设的心理科或心身科里的心理医生:从业人员要有严格的医生资格,精神病学和心理学背景,部分人员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并获得心理医生资格。由于门诊量比较大,接受的咨客问题相对比较麻烦,因此医院门诊开设的心理机构,会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但目前问题是医院里(体制内)的心理医生的心理访谈收费太低,国家标准是60-200元/小时(发放到心理医生手上仅1/4—1/2),即使全部发给个人,也无法弥补心理咨询师的劳动价值,无法支撑继续教育和高品质的心理培训,故医院里低收费导致的结果是心理医生不愿接纯粹心理咨询的活,愿意看病开药,自然参加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往往高收费)的意愿不高(只要是收费的培训,医生们参加的意愿大多不高的),故即使门诊做心理疏导,面上应付的自然偏多,功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医院体制内的心理咨询师若缺乏严格和专业培训时,很容易陷入常规的医学模式,简单分析、开导和劝慰的偏多,因而没有了地道心理学的味道,再加上单纯使用或过度使用药物,使医院心理门诊的专业声誉并不太好。节选自网上评价)。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心理医生水平不错,参见过正规的心理咨询培训项目,干活的热情也高,建议若真是碰到这样的心理医生,且尽心尽力给您做了规范的心理咨询,总体效果不错的话,我个人建议不妨私下额外支付一些报酬给您的心理医生(若面上收费是不及300元/小时)。

第五类:其它。有的心理咨询师既在心理机构任职,又有游走性工作的性质,哪儿有活就去哪儿。又比如以不同方式与不同的心理机构或临床科室合作,更好更灵活有效地为各种病人或来访者服务。

3.2如何有效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A、开放式搜寻:当你有意愿找心理咨询师又没有明确人选是,不妨在百度(www.baidu.com)上搜寻“心理咨询师当地城市名称”。让后网上搜查她/他的详细介绍。

B、定向式搜寻:当你觉得要看某个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时,可以先用baidu上或相关网站上搜索引擎搜寻对方的名字,一般成熟一些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都有很多痕迹可以从网上得到。比如,她或他的职业背景,有那些执业资格,受过何种训练,写过什么东西,咨询经历有多长等等。当然,也不能说网上没有"打榜"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不值得信任,需要具体和实际接触。

C、留意老百姓中的口碑。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总会被朋友、亲属提及和推荐。在候诊的时候,求询者往往会交流对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看法,尤其要关注那些与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保持很长的关系没有脱离的来访者,他们对医生的感觉要到位一些。不过,现在是心理医生供不应求,再糗的医生门口没准都有一群盲目的崇拜者,何况老百姓更相信医生多些。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好不好水平高与否,需要你多次与对方实际接触才能较准确评价。

3.3如何评判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靠感觉还是分析?

--再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和人文素养

A、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让人感觉不错,不仅仅是初期:对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感觉,感觉可靠吗?对你来说,感觉到的就是真实的。但对其他人来说,你的感觉中包含着你的价值观、经验,你的防御和你的移情。好的心理老师有一种很强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他即使不说不笑,眼睛看着你也会给你许多的信息或让你感受到某种力量。他的一言一行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放心、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你很放松,不用忌讳什么。
? 他会引发你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他从不提弗洛伊德、荣格和海灵格什么的,您也极少从TA嘴里听不到“阉割焦虑”、“俄狄浦斯情结”、“客体关系”、“心理防御”、“移情和反移情”等专业的心理术语(提及多了,就是卖弄,实质是不自信或低水平,偶尔提及也是可以的)。也不轻易下结论,却非常在意你的感觉,总是努力去理解你,懂你,贴近你,而不是过多的分析解释、控制你、评价你、指导你,允许你说“不”。

B、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知行合一:现实中人缘不错又不失个性,绝大多数人都愿给她/他交往,病人或来访者愿再找她/他或向别人推荐她/他。他让人感觉不复杂,不摆架子,不深沉,不虚伪,不太好面子,不偏执和情绪化,表里一致,心胸宽,心态平和自信,包容和善解人意。他像水一样随你流动,给你很舒服的陪伴,像玻璃一样透明,内外差别不大,把你的防御和阻抗都化解于无形(或帮助您优雅地保护您自己)。他的陪伴和访谈,看不出刻意的心理流派,刻意的操作迹象很淡,一切看似都随意而为,轻松而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当然有时Ta也会坦诚自己的不足和当下的负面情绪。他会优雅的维护来访者的面子(尊严),他举重若轻,会不知不觉中让来访者活在当下,去觉察、觉悟和自省,给发泄的得到适当自如的发泄,该体会的得到中肯的体会,该领悟的得到恰如其分的领悟,自然修通和放下就随之而来。因为需要来访者的主动配合,内在要有改变的动力才行,故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可能需要数周、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个人的心理调整可能有阶段性的,但心灵的成长是终身的。

他把尊重来访者的个人的意愿排在解决问题之上,他有时会等待,有时会善意劝导或建议来访者做心理疏导,但聊与不聊,聊多深?聊多久?来多少次等等都与来访者反复(包括照料者)协商和求证。

他静静待在属于他的位置,不急不躁,他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他理智不失热情,理性不失感性,遵守规则但不墨守成规,有一定的灵活性。

C、好的心理咨询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在与他的正式接触中,TA给人一种平静和内敛感,说的话可能偏少,但TA一直关注你,他的某些话会给您一种新视觉,新启发,给你一种新体验,看到新的可能性,犹如在你的心灵上开启一面新的窗户,让你窥视到一片新的天地新的景象。他会耐心等待你打开心扉,当你滔滔不绝的述说时,他静静的倾听,或偶尔把你拉回到某个方向来;当你打开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不扇阴风也不点鬼火,引导您去体察当下的不良情绪;当你发怒时,他能平静地在一旁看着你,任由您发泄淤积多年的负面情绪,他小心翼翼护着你不让你受伤,当然他也要有意避免自己无端受伤。当你不停指责他时,他有勇气并艺术地指出指出你正在很深的情绪之中,此刻可能把他当为你的某个重要关系了,而他只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当你陷于某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或哀伤时,他默默看着你,陪着你,可能什么都不做,也可能轻握你的手,轻抚你的肩,任由你的眼泪狂泄鼻涕横飞,或适时递上面巾纸;当你开始做出反思时,他会及时点头或给你正向肯定,嘴角轻抬,眼睛里可能会闪显出一丝愉悦和欣慰。

D、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善倾听,善启发,少指教和讲道理:总体上,他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他会善于启发或引导,而不是直接评论,指教,更少有指责和谩骂。她/他不直接给你建议或较少,他会引领你去发现解决之道,哪怕过程有些拖沓或艰辛,因为他知道,你自己趟出来的路才真正属于你自己,正如学习得知识,反思得智慧,他希望你的成长踏踏实实,他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E、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善于使用语言,谨慎使用语言。虽然TA能耐心听你说,任意诉说什么,均能接纳包容你,但他觉不是好好人那种风格,谁也不得罪。关键节点上TA该讲话还是会讲的,即使他讲的你可能未必想听,未必全部接受,但TA的话会促使你回去后慢慢反思。

20190301:昨晚我接待的第二次访谈,来访者是位女性,30来岁,总是在不停抱怨其家里的老公和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似乎所有的不对都是他人的。我突然打断她“您这种总是爱抱怨爱挑刺的风格像谁?您爸爸还是妈妈?”。她脱口而出“像我妈妈”。她突然意识到什么“我比我妈妈好多了!这与我妈妈有什么关系?”。我说“当然有关系,因为您就是在她唠唠叨叨的抱怨下长大的,而且她对您有很掌控的”。“可我想在早就不受她的影响了!”我说“我们的性格在小时候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她表示不能太接受我的解释,我不再说什么,任由她东拉西谈的。但过会儿自言自语说到:“我某个亲戚也说过我像我老妈,只是没那么咄咄逼人罢了,我应该做调整吗?”我笑笑“不错的反思嘛,今天时间到了,下次再聊”。

因为督导老师就在屏风后面观摩(听的)(征得来访者同意了的),随即的督导讨论,督导老师给我讲:“您的节制总体做得不错,下次还可以继续给她解释,往更深的层面解释,比如她总希望别人帮她拿主意,事后结果好她不说什么,结果不好她就责怪对方,这是成人还是儿童式的思维模式呢?”

E、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应该是坦诚、真诚、真实的:他活在当下的,对自己的内心有较清晰的感知和认识。即便是面对他自己的心事和负面情绪,他不会刻意隐藏自己,只是他会适时适可的控制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会有些隐忍,绝少让负面情绪泛滥成灾;他对事不对人,知进退,讲分寸;他的言语调理清晰,简要难免有时口若悬河,自嘲而不失幽默;他认真而不较真,敬业而不亡命。他有时可能会给你某善意的额外帮助,但他得到自己该得的回报和尊重时,他是坦然的,含蓄中也少不了某些直接。

F、好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谬误或瑕疵,敢于接受病人或来访者的质疑和唠叨,尽管她/他内心肯定不愿面对质疑或唠叨。也能坦然面对病人或来访者其后另找其他人就诊或咨询。愿接受或参考病人或来访者在其人那儿得来的处治意见。也愿接受来自其他同行的建议或指正。一句话,她/他的心态是开放的、包容的、抱持的。

G、好心理咨询师:能自觉遵守伦理设置,对伦理设置的坚守,如同维护自己的生命和荣誉一样珍惜,不能随便改变时间和收费设置,不呵斥和鄙视来访者,不刻意讨好来访者,没有身体的随意接触,没有咨询室外私下的交往和利益往来,除咨询费外不接受来访者的额外馈赠,不透露来访者的秘密,没有随意的许诺,不刻意推销自己或相关课程,等。(其实好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应引导和协助麾下的咨询师严格遵守伦理设置!)

20140707 2:35下段话是我刚才网上阅读“谁拉你走向了平庸?”后有感,写出下面的话发表于微信群了和此处,与朋友们共享。

平庸的反义是优秀或卓越。也不妨自问,我们怎么才能走向卓越?唯有开放心态、明晰内心、舍取有度、承认不足、悦纳自我、包容他人、欣赏他人、敬畏人性、慈悲为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爱岗敬业、刻苦专研、专注执着、勇往直前、敢于试验新方法、具有敏锐的领悟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等等。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要求很高,要求综合素质好,应努力具有上述品质或素养。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门槛看似并不高,但成为杰出心理工作者的要求更高,除具有上述特点以外需要有很高的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能依据结果来即时修正前端的所有努力方式和方法,自信、沉着、执着且不失灵活。系统的自我成长体验和高水准的案例督导(均有上师指导,尊师但不盲从)即是培养上述能力的最正统的方法了。据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针对心理咨询师个人而言,几乎TA所有的现实人际交流问题和咨询案例出现的各种瑕疵、瓶颈、无力、脱落和停步不前等等,均与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不足(未很好修通)或技能培训不够或实践经验不足有关,当然有时也与来访者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来访者防御心太重不愿打开心扉,自我调整和改变的动机不强,领悟力偏弱等),门户之见也害人不浅。我们承认当下技能或能力上的不完美、但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态度是诚恳的,要尽一切可能去完善过程,和来访者一道去探寻各种可能、敢于追求某种心中的完美,坦然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最终能坦然说句“我们确实尽心了,尽力了!”

第四节:神经内科与心理咨询的完美结合是现实的需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呢?

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头晕和各种功能性的身体不适。

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由于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心理因素相关,想法做各种检查(注重发现生物学因素),但又较少发现实质性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尽管患者往往接受躯体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也不可能明显见效的),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适当的关注。这种局面慢慢的在得到改善和重视。

如果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仅仅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躯体疾病还不全面。如若可以将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双管齐下,进行整体性的治疗,那么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将常规治疗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一方面,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按医嘱服用药物;另一方面,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可以理解为从心理层面进行治疗。这样从两个方面入手,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其它各科看病的病人,也大量存在功能性症状,比如心慌、胸闷、腹部不适、眼睛干涩、肩酸背痛、四肢乏力等,各种化验和仪器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若您的时间不充裕,看到此就可以了,就可以着手去找适合您的心理咨询师了)



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

(最新改动20230424):

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

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

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

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

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

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

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

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

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

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

北京宣武医院:

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

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

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

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

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

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

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

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

6:学会任职和著作:

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

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

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

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

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

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

(20230424):

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

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

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

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

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

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

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

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

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

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

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

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

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

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

内容:

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

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

目前资金主要来源:

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

基金管理:

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

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

补助标准:

每人600~2000元。

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

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

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

具体事宜请联系:

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

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

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

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

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

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

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

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

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

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


附录C(20190825),来点闵大夫的自我暴露,来点团队关键人物的介绍:

1: 截至2019年8月闵宝权 已经在北京XC老师那里做了180次左右的个人成长分析(也称为自我体验),XC老师他的自我体验老师就是霍大同教授(四川大学心理系主任)。我虽然学心理咨询10多年了,是杂学杂用,擅长短程问题焦点(整合应用各种技术),不过近4年接受精神动力流派的一对一案例督导,刻意进行访谈基本功的养成,比如:倾听,核实,共情,镜映,澄清,面质,解释等,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一般既可以做短程,也可以做长程。只是因为我的主要精力在当好临床医生、每年给医护同行讲课50余场、还要亲自手把手带好宣武心理这个独特的临床心理团队(非常耗竭心智和精力),故一般我就很少正式接待心理案例了。即使接待,收费也比较贵的。故在门诊接诊时,我只是酌情简单的做些角色扮演或站位游戏,几分钟就完成,能让病人和家属快速觉察领悟,省去我还要大量解释。

不过,还好,毕竟每次出诊,都有数位咨询师在现场跟诊帮忙(全国没有几位医生能像我这样,敢为天下先,同时我们科和医院也对我包容有加,毕竟我这么做,能更有效的解决病人的问题)。我首次接诊后,若觉得某位病人有心理问题或可能有,我就让现场的咨询师领病人去诊室外面,义务的给病人做义务的心理访谈15-20分钟(三步法:了解核心信息、评估心理状况、介绍心理咨询的作用机理和收费设置)。咨询师呢视情况可能会建议病人做正式心理咨询(收费,自费,去外面附近的心理工作室),病人和家属现场自如决定。若愿意,立即去工作室咨询,结束后返回门诊,我做第二次接诊,开药方,整个看病结束。若现场没有咨询师,我就把病人的门诊病历包括手机号码拍照发给某位咨询师,该咨询师随后再与病人联系咨询事宜(包括面询或远程咨询)

5年前的闵大夫,自认为领悟力强,学过多个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自信满满,干劲十足,还多次在众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面前做过案例访谈的演示和接受督导分析。自从数次有来访者同我访谈几次就莫名脱落后,经过大津秀女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督导分析,我意识到我的基本访谈功夫其实很不到家和扎实,且由于没有做过系统的大于100次的自我体验式访谈,自我觉察力/反省能力严重不足(处于偏自恋的位置上,团队的咨询师最初又不敢给我反馈啊!),于是4年前我开始接受正规的案例督导,2014年前开始找夏C老师做自我体验(按理应该每周至少2-3次,但由于临床工作非常忙,我还到处给医护同行们讲课,故夏老师特许我一周1次)

三年前我在公益督导沙龙上公开接受大津秀女老师的督导分析,会后接到某位心理咨询师的微信:闵老师,我太佩服您了,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在大众面前呈现自己的短处。我已经从事心理咨询8年了,而且还举办过多次工作坊和讲座,在圈内也似乎小有名气了,像我们这样的咨询师,40来岁了,之前参加过的培训也不少,但缺乏非常系统的理论培训,实战培训和个案督导,零零星星的参加过这个或那个老师几次或十余次的督导,参加过某个团体的数次督导,其实访谈基本功其实还是很不扎实,个人成长体验断断续续完成了30多次,没有坚持做(其实我对上师已有诸多不满之处,一是不好意思当面给她提,而是怕提了对方也接不着)。唉,像我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情况,我也很难拉下面子去找其他咨询师继续做自我体验和案例督导了。

闵大夫给对方回复的:您自己要不在意面子,就没人能取笑您的,我就是这样的厚脸皮,而且在不同场合还主动自我暴露。

我们宣武心理的首席督导和总培训大津秀女老师从17岁开始陆陆续续接触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某些培训,18岁来闵大夫的门诊帮忙,先后分别师从经典精神分析,精神动力,拉康心理流派的实战派老师,自我体验式访谈完成超过300次,一对一督导完成超过300次,督导笔记做了100多万字。她几乎把主流的咨询流派的主要书籍和国内大咖的视频都看了。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很好的自我觉察能力(一定会走向自我督导),很高的包容度,良好的公益心,责任心强,文字功夫也非常好(常常帮闵大夫做幻灯,且负责团队的大多数文宣稿),可以说是位全能咨询师和培训师(个案咨询,讲座,团体治疗,一对一督导,团体督导,多次私下为同行进行救场或补救),目前继续完成她手上几年前就开始的长程咨询案例,一般不再接待新的案例,把主要有限的精力放在团队内部培训和督导上,偶尔被团队外派讲课或做临时团体治疗,对宣武心理团对的再创立和建设发展居功至伟(宣武心理老团队于201707解散,又于同年8月重新创建),因为目前留在我们团队的大多数咨询师要经过“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全年脱产)的打磨和历练(详情见后面的附录)。

附录五:心理咨询师个人的自我体验(个人成长体验式访谈)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看看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们是怎么说的?? (20190825):

大津秀女(总督导/总培训师):

?若咨询师本人有心理议题去做咨询,就和一般的咨询/治疗是没有区别了,然而为什么绝大多数看似心理健康的咨询师们,都要去夯那至少上百小时的体验时数?

咨询师本人是最重要的治疗工具,工具的高性能体现在——自我的强度和观察者自我:强度高才能抵御咨询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观察者自我让我们可以清晰觉察移情反移情,妥善放置个人的情结卷入,以及更好的利用反移情进行工作。

及格的咨询师是在做来访者的容器和修正性客体,不及格的才用来访者满足自己的欲望。目前来说,个人体验是最直接最系统的针对咨询个人成长的公认方法了,它可以让我们觉察更多自身的无意识,以及拓宽人格延展性,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治疗工具更好用~

我觉得,个人体验效果,和个人本身的人格素质关系最大:体验无法扭转一个庸才变天才,体验做的久的不一定有做的少的更通透,找胜任力不足的体验师做100次,不如找具有胜任力的体验师做20次。

我看到的是,有许多咨询师,就不适合做咨询师。领悟力不高,自恋特质明显,或是自身议题大到特别容易干扰治疗和影响自身身心健康等等,那便是体验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了。我的主观感受是,往往是这些咨询师,常常诟病个人体验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丛立美(资深心理咨询师):

走进分析室是一个必然,除了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声音在推动我去了解“她“、“欲望”。一个非常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家让我慢慢的体会到了她的运作、她的狡猾、她的智慧,让我对分析产生极大的兴趣及好奇,也许就是一种转移(移情)在悄悄地产生了,这种情感细微、敏锐、甚至有些蛮横无理,她把分析推向高潮,突然又会进入低谷,也许这时什么都不想说,有意做个旁观者,看看会发生什么?有时又是一分钟都等不急地想倾诉,最后你才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欲望”! 分析可以让我理解我的历史,我的家族史,抚平创伤,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什么是女性。
05年我开启拉康派个人分析的旅程(一周两次/35分钟左右,至今应在继续)的同时,也在接待个案,个案中不同的症状无时无刻都是一个挑战,每当这时我会在内心深处问自己:他在表达什么呢?与他的什么相关呢?尤其是涉及到“梦的部分”,每每这一刻我都会非常认真对待,就像我的分析家对待我的“梦”一样认真对待,也许这就是霍大同分析家说的,一个接受分析自己的过程就是成为分析家的过程。?
打开个案的症状的大门,你才会发现这个内在的陈设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有诱惑力,难怪个案本身无法解锁脱身!这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精神分析要解放囚徒的战争变得非常艰巨!正是个案的痊愈、中断、脱落等让我反思:我的悬浮注意的能力还很欠缺,因此个人分析一直都在坚持,17年年末至今接受法国拉康派精神分析家:莫妮克·特科夫人、帕斯卡尔·阿苏夫人的个案控制,她们对待个案症状解读的严谨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个案控制(督导)是分析家和咨询师必须要做的功课,个人分析是处理我们自身的问题;个案控制是我们自身问题与个案症状交融的处理,有时我们会在复杂的症状里看不清到底是谁的症状,需要借助第三只眼指明方向,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欲望”的走向,这样才能开启一条无意识之旅,感受到无意识的碰撞!

个人分析、理论知识、个案积累,个案控制(督导),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分析到位,理论才能自如运用并有自身的独特性!

?华磊(资深心理咨询师):

从2014年来团队后就开始做个人体验,截止目前为止已做了350小时的分析了。与一位老师的分析已持续三年,现在还在继续中。从一开始的盲目追随(以为做个人体验是很时髦的事),到逆反不知所云,每次做完体验后感觉很平淡,老师给我的感觉是隔离的。再到现在的行云流水,渐悟中可窥探被分析的个中玄妙,以此分享我的感悟如下:

1、真实性的问题:我们都带着社会角色与大家交流,正常人际交流是带有面具的,假性自我或防御太多就会耗费人的大量精力甚至产生症状,不是所有人都敢于面对自己的真的,这需要勇气和力量,如果咨询师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人性,如何带领来访者走向真实,因而也无法让来访者真正走向主体性。因为只有咨询师有了主体性,才能带领来访者走向主体性,咨询是两个主体性的交流。

2、我的问题也是大众的问题:只要是人,我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认为别人有问题,是掩盖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表现,一个人对自己的问题不感兴趣,也许是对自己不够敏感,对自己不够敏感,也就无法对来访者的话敏感、,不敏感来访者就是不了解来访者,也就谈不上帮助来访者了,所以咨询师先要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帮助来访者了解他自己。

3、过度理想化个人体验的问题:咨询或分析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注定会跟随我们终生,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我们的局限和不完美本身就是成长的表现。


凌至华(资深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独自面对患者,能使用的工具是咨询师的人格,参考的标准是自己,交流的方式是沟通——以约翰哈里窗为例。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190826054229.jpg


咨询师在体验时是站在来访者角度,坦诚面对开放区;体验师像镜子一样,反馈咨询师的部分盲区;在信任的前提下,咨询师有限开放自己的隐私区;?在整合盲区和隐藏区扩大开放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未知区),修通咨询师的人格,获得新的体验。
正是有了这样的收获,咨询师能够从来访者的角度,既不过度卷入,也不是旁观者的角度,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像一面干净(能区分来访者或自己的情节)的镜子,陪着来访者走在整合的路上,发现来访者的潜能反馈给他。

所以我的感受是:咨询师的人格修通是永远在路上的。

张淼(高级心理咨询师):

白驹过隙,近2年的时间,180小时左右的个人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上未经处理的内心冲突与伤痛,常会被来访者相似的问题或情节所触动。
那时我正处于体验初期,自我觉察的缺失让我不但无法理解处理来访者的过往创伤,冲突和盲点引起的情绪反应,甚至还会因过度感同身受导致的同病相怜陷入来访者强烈的负面情绪中,这些阻碍了我理智清晰的觉察来访者的问题(此处省略5000字)。
随着体验的深入,我看到自己的需要,和为了克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焦虑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我遇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我害怕又抗拒自己的情感、冲动和想法。于是我努力的压抑和克制自己,这反而陷入另一个黑洞,一方面我清晰意识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深刻感受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失望,委屈等一系列负性情感(嘤嘤嘤)。这个过程让我更能够理解来访者经历的情绪感受。
由于提升了自己耐受痛苦的能力,我不再焦虑和来访者一同回顾创伤事件,更好的共情,并进行陪伴,理解,抱持,做好修正性客体。我的敏感性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及时有效,清晰完整甚至同频的感知到自己和来访者的起心动念和情绪感受。
个人成长,分析自我的过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丰富,复杂,和不确定的一面,并逐渐信任自己的感觉,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面对来访者不同的思维方式,人际模式,成长背景,我能够?“放下”自己的欲望,忍受自己的挫败和成就,接受自己的“无能”和“无能感”。更好的无条件接纳和关注他们,做到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容器。

闵宝权回应:张淼一直学习和干活非常努力和上进,公益心也很强,想助人的欲望也很强。我希望和相信,这个容器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加油哈!

张思娜(高级心理咨询师):

我曾经以为做心理咨询是在来访者黑暗生活里点一盏灯,而那束光是咨询师照亮的……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并不是去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是帮Ta看到自己陈旧的装备和技能卡在生命中的哪个阶段;善待并懂他们(来访者卡住的阶段,一定是Ta过去未被善待的地方);把咨询师自己的功能借给Ta用一用(有时候咨询师要当爹,有时候要当妈,要分得清Ta要爹还是要妈?

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复Ta的过去)可咨询师也是人,咨询师也同样会遇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各种刀山火海,也需要让自己的装备和技能不断的升级,个人体验既增加了自我理解的能力,同时也把学习到的、体验老师给予的东西,再给予来访者,比如:温暖、镜映、抱持、反馈、解释……这些技能,并不是咨询师本身就有的,而是在做个人体验的时候,体验老师用语言、非语言、互动、感受、和我的关系,传递了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修复我过去的人生,我只是作为一个人,一面镜子,利用体验到的回应来访者的能力,去理解、并参与了来访者的故事,咨询师的哪些话不带有个人情绪,哪些话不够抱持,哪些话是带有自己主观的态度,如果咨询师没有更好的修通,就很难真正进入到来访者的世界,这是我对个人体验的体验和看法~

闵宝权评论:思娜老师的技能很全面,我交给她的活我很放心的,毕竟她从业时间长,4年前曾经来我们团队待过半年,目前又重新来我们的团队,参加第二期的年度脱产实战培训,作业也是老老实实的完成和上交,“自我体验”和“案例督导”一个不落的按部就班的高质量完成着!她想不进步都很难啊!


任道輝(中级心理咨询师):

当时比较过几个全职咨询师培训计划,只有咱们这个除了有很多门诊个案以外?还包括个人体验和一对一个案督导。个人认为这样的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个人体验是在资深分析师的陪伴下,对自己进行分析,见证到无意识压抑的释放,直面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冲突,痛苦,重组与整合。一方面是咨询师本人心理能力的成长给自身所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另一边是在不知不觉中会习得成长老师的技术和风格,在自己接待的个案中很自然地就应用起来。再者,由于是自己真实的体验,所以由衷地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来访者疗愈,这种信念无形地传递给来访者信心和力量,这对咨访关系中的建立非常有帮助的。

闵宝权回应:

谢谢您对我们培训体系和平台的认可!任老师在美国呆过很多年,接受那边的多年系统的科班教育,擅长理性思维和分析,的确如此哈!

闵宝权:

非常感谢上面老师们的开诚布公的分享!我也受益良多!我相信广大朋友们也会有我这种感觉的。再次谢谢了!

大秀老师,能否再谈谈关于“自我体验”的负面评价呢?比如有的人做的次数很少,感觉自己反正完成了一些自我体验,不再去深入体验了。或者上师的经验不足,仅让体验者不停自己深挖自己的成长历史,由于负面内容多,反而让体验者深陷抑郁里了,或者没处理好反移情,或者........您对那些承担上师角色的咨询师们,有什么具体的善意的提醒或建议吗?

大津秀女:

关于个人体验的副作用,我觉得首先和咨询师本身的人格与情结有关。体验,分析性体验,会促进退行,暴露咨询师早年的创伤,若其自身创伤过大,退行太深,可致咨询师出现“症状”,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功能。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还是在于咨询师本身固有的创伤,退行—呈现—修通,是治疗的必经的过程,但如何在“呈现(许多时候我们也称为暴露)”和“支持”中间把握一个平衡,我觉得这不仅是体验老师需要在体验者的个案中思考的,也是每一名咨询师在接待拥有较深创伤的个案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自身有创伤的人,不一定不适合做咨询师,只要能够去升华创伤,有足够的觉察和共情能力,他们也能成为很好的“受伤的治愈者”,反而许多时候,心理太过健康的人,很难去做临床的咨询师,因为他们太难感同身受到那些病人的痛苦。
当然,也有很多自身创伤很大,根本不适合做咨询师的同行。比如,很多借着个人体验的名目,来满足自己“灵性逃避”目的的人,他们不停的上各种培训、工坊、团体和接受体验,在各种“治疗”中“宣泄”、“顿悟”和“修通”自己,然鹅,回到现实中,他的家庭、工作和人际,依然一团糟,甚至还不如体验以前。还有一种我姑且叫它“学习逃避”,他们活跃在各种大咖课堂上,课前一张朋友圈自拍,课后一张大咖合影,兴许他们也乖乖的做了上百次体验,但这么多精力财力投入进去了,他们的实战能力提升了多少呢?
还有一种我最不希望见到的现象是:体验师不合格导致的体验副作用,我一是气伪体验师没有金刚钻还揽了瓷器活,说大点是伦理问题,二是心疼咨询师,我们谁不都是从小白过来的,真心希望新手同行少走弯路。
闵宝权:

再一个问题:难道一定要做自我体验才能做心理咨询师吗?市场上不是有不少没有做自我体验的咨询师不一样也在从事咨询这个行当吗?据我所知,确实国内有多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心理大咖,他们的自我体验就几乎没做或仅象征性的做过几次而已。

大津秀女:

我业内有许多专家当年没有条件做几十上百次的体验,可其修为也能达到很高,但毕竟是很少数(相对于最初进入此行业的咨询师而言),若如果他们有机会做了体验,是否修为会更高呢?据我直观的感受,做体验少或没做过的大咖,普遍风格犀利尖锐,共情不足,但他们都无疑是非常聪明,领悟力很强的那种人,否则也无法在同辈中突颖而出的。再看看那些虽然年纪也不小了的前辈们,若一直重视自我体验的大咖(大多找国外导师完成的),刚柔并济者更多,人文素养更高些,对伦理和相关咨询设置的理解和遵守似乎也更好一些。

?闵宝权:

汤妮老师,您在英国留学2年,本科和研究生学的均是心理学,算是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能否谈谈您的看法呢?

汤妮(201904来宣武心理团队见习,拟参加202002举办的第三期脱产培训的):

闵主任,我学的是心理学研究,纯理论不涉及临床,所以不太肯定关于个人体验的情况。但我所知(以及体验过的),英国的心理相关的临床体系职业分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师,相互独立,有需要的话得一级一级转诊,他们各自的培养体系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我再去查一下相关资料,整理之后再告诉您~

闵宝权:

您这么一讲就相对明了了,至少有明确的不同的教育培训目标,学生的学习和培训内容会随目标不同而不同的。您的英文好,能否简要查阅一下国外正式文献中关于“自我体验”或“个人体验”对咨询师实战能力提升的文章,最好是阳性的阴性的不好不坏的都包括,把英文摘要和翻译过来的同时发给我,最好附上原文出处。我们需要真实和全面的信息,而不是筛选或有偏向的信息。

汤妮:

好的,我正好也在看呢。目前看到还是有很多地方对个人体验是有要求的,比如英国心理学协会(BPS)对于咨询心理学受训者的要求至少有40小时的个人体验,欧洲心理学家协会(EFPA)对心理治疗学家要求至少100小时。英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协会(BACP)在以前要求40小时,但2005年取消了,不过这个决定也导致了相当长时间的争议。
国外学校里的临床相关课程,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也是有差别的。比如美国的大部分心理咨询课程没有强制要求个人体验,除了精神分析取向(比如波士顿精神分析心理学院要求至少70小时个人体验才能毕业)。英国BPS自己的临床心理学资格认证培训也是有明确写需要个人体验。希腊的咨询心理学研究生是非常推荐或者是有必须要求40小时以上的个人成长,临床心理学研究生也有要求个人体验,此外还需要20小时的团体咨询体验。
我随后会按您的要求详细发给您这些具体信息。

闵宝权:

谢谢!均可以理解的,毕竟学历教育嘛,只要完成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发证即可,国外部分大学或协会虽有一定要求,要求也不太高,但国内外聚焦于实战的心理咨询机构往往要求较高,我们宣武心理团队要求就非常高,中高级咨询师必须完成100-200次以上的自我体验,资深的需要完成200-300次以上的自我体验,同时案例访谈人次和案例督导次数也有相应要求。关键点还要落实在咨询师实战访谈的功力如何,TA的绝大多数来访者对咨询师是否很认可,TA给资历浅的咨询师所做的督导是否得到广泛的认可。

其实国内相关的心理咨询协会对自我体验也有象征性的要求,国内的大学心理系的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一般还没有针对“自我体验”的要求呢,至少学生们多数毕业后去做人力资源/教育居多,少数一心想从事实战咨询的,上学期间自己悄悄去校外找心理咨询师做个人提长体验,多数情况下导师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各自的职业选择和前程各自负责。故对实战心理咨询有强烈的兴趣和高领悟能力非常重要。其次就是自我觉察和反省能力,等等。

附录六、成为心理咨询师(实战型)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综合网上各种信息,结合我平时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同时我多次补充,最后一次是20190502)

第一、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热情是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必要条件。

人格条件是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首要条件。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品质,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支柱,是咨询关系中最关键的因素。

怎样做才能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明确个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包容的心态,助人的人格条件,没有公益心,过分计较得失,他的知识和技术就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次,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单单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巧,如果缺乏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不能坦诚待人(防御心太重),不能赢得信任,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对人性理解不够),同样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就只是个技术工匠。

第二、个人成长和系统的案例督导是成为合格和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必要条件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心理问题或困扰。我经常说人的问题有二:悟不透,放不下。6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慨括了现代人类的主要困扰。一般来讲,正常人偶尔有些失眠、焦虑抑郁情绪的,稍做调整就过来了(好比感冒,防不胜防啊),该干嘛干嘛,人际关系大致过得去也是可以的。这是对普通人群的一般要求。但对心理咨询师来讲,要求就要高很多,Ta务必需要去做个人成长式访谈:去找一位或多位有着更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老师给Ta做不少于200-300小时的心理分析(也称为个人体验,就是Ta当来访者,让更有资历且能力更强的心理老师给自己做心理访谈和分析)。做个人成长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是要处理咨询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结或症结,处理相关负面情绪,处理各种不良认知,获得良好的觉察、领悟、反思能力和现实衔接能力。同时要找老师听自己汇报心理案例的访谈详情,从老师那儿得到更高指点,减少失误和走太大的弯路,这就是业内所谓的案例督导。个人成长和案例督导必须要给指导老师缴费的,而且很贵(有些初级心理咨询师掏不起钱或舍不得花银两也是有的)。我也见过1-2位没坐过系统的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心理实战经验了得,几乎无师自通,现实问题和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我观察他们无一例外是具备:总体智商和情商很高,领悟能力非常强,善于在现实中观察和学习,大量看书和观摩,善于反思和反省,思维能力很强,善于总结和举一反三,愿意以结果来向导和调整自己的事前行为,现实感非常强,做事有专劲和韧劲,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人性有非常通透的洞察,这样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但对绝大多数学心理和想要从事心理咨询专业的人士来讲,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实战访谈技能培训、系统的个人体验和长程的案例督导是成为合格和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前面的条件加上--悟性高、肯干活、对心理咨询无限热爱,喜欢做案例访谈而非仅是讲课为主、心态平和且开放、自我反省意识较强)

第三、在具有前面的必要条件后,Ta还需要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喜爱咨询、愿刻苦学习和实践(但不偏执)、开放心态和耐得住寂寞是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充分条件:作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若Ta领悟能力不强且不努力学习(要么懒、要么舍不得花钱做相关培训),心态不开放(太强的门户之见和同行相轻的毛病),几乎Ta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了,更汪伦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了。有的人给我讲TA要立志献身心理咨询事业,说得慷慨激昂,我只能笑笑说人各有志嘛。哎,从来是认识自己最难啊!自己都难以认识清楚,缺乏反思和较强的领悟能力,现实中做人做事不圆润,如何去有效引领来访者做自我觉察、觉悟、调整和修通呢?若做事缺乏热情,没有百折不饶的专研精神,没有对心理咨询孜孜以求追求,没有对某个疑难案例禅思竭虑到处查阅文献向多位高人寻求点拨以致数次晚上要为次日的咨询工作难以成眠了(我个人多次经历过,水平也欠些嘛),没有不惜高昂代价去做长程的个人成长体验和系统的案例督导,以及参加各种相关学习培训,如何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呢?

有干劲且刻苦,未必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但没干劲不刻苦没热情,舍不得各种投入的人肯定成为不了优秀咨询师的。

(其实对各行各业而言,干得杰出的无不如此,概莫能外)

第四、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掌握专业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具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的。如何使这些专业知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这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但最大的特点是我们是应用的部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但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地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将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要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大量实践,实践出真知啊!

第五,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指标

心理咨询师本人也是人,也有不少缺点和人格阴影,有许多欲望或未充分满足的愿望,如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希望有安全感。但他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来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若Ta做了很充分的个人成长和系统的案例督导的话)。心理咨询师也生活在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相同的社会环境里,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水平,这是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具备的首要心理素质,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精神基础。应该说,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人谁都难以做到心理的“绝对健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是如此。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也会“心理感冒”或常常感到“心理饥渴”,需要“导师督导”、“伙伴咨询”或对亲友倾诉、宣泄。但作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他的心理健康指标应该要在平均水平以上(其实我个人认为应该要高出不少才对,否则只能是一般心理咨询师)。

第六、综合素质

1、自我认识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自我这是要作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必修课。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盲点,我们咨询师也是一样,我们当然不想在来访者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盲点,虽然大多时候是这样,我想我们应该在见来访者之前做好这些工作。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在自我分析能力上面应该是有能力的。我们在说到我们是一个咨询师之前,首先知道自己也是一个人,我们一样会有一些挫折,压抑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自我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有相同的观点!

2、丰富的社会知识:做心理咨询工作不是到市场买菜,你想捡什么样的都可以有你说了算。在咨询中我们会遇到不同文化、环境经历背景的人来找我们求助。许多人的问题是有着他的独特性的,背后都和他的种种背景因素有关。我们知道要形成诊断远远比找到针对性的方法而解决掉问题容易的多,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许多因素组成,心理咨询师要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共同面对。我们想想,如果你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不了解文化规律,你怎样做这个咨询,光是那些很专业的理论、技能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是要有丰富的社会学经验或认识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你要关注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变革中的社会!

3、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心理健康的人在精神上是积极向上的胜任工作的咨询人员在咨询关系以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奋进、乐观和充满生机的。这种人能把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带进咨询工作,他们在进行咨询时,一方面能使心灰意懒的人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而另一方面又不耗尽自己的能量。他们不会把咨询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因而能给咨询工作带来热情和活力。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以高超的技术治愈人们的心灵创伤,还要以自己高尚健全的人格力量给来访者以积极的感染和影响。我在最初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就学到了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是要保持中立的,但慢慢我做了一些咨询以后发现,实际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要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询师自身的价值观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来影响到来访者。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我把他看作是自我开放技术,如果是消极的,我认为是负面移情。我们当然不想要后者的出现,那怎么办呢?既然我们不能完全保持中立,那就在尽量保持中立的同时,多展现积极的一面,这样对咨询会有利。可是要做到这样不是说起来这样容易,要真正做到这个就需要内在的东西了,我把它理解为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只有有了这个作为前提你才可能表现的更出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都不自信的人能帮到别人!

4、开放的心态:我在最初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时候就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在这里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许多同学又不认识,甚至到学习结束都不认识,这样以后怎样提高呢”?于是我选择了主动,在这样的思想活动主导下,到现在我先后认识了上百个心理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并且和一些人建立了私人友谊,他们中有着不同背景的人。现在想起来我还在暗自高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放的心态,才会让我在心理学的路上一路成长没有放弃,直到今天更加坚定。因为这样的开放心态让我在个人专业上完善的速度快了许多,所一我感激朋友的同时也更加坚定要这样的一种态度去走心理咨询这条路。要了解世界取决于你的心门开放程度!所以我认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要具备这个。有的心理咨询师心胸不宽,思维固执或僵化,门户之见深,其实是内在不自信,不敢尝试新东西;或盲目自信自恋,看不上其它流派或技术,不愿学新东西,故难开放心胸,固守一隅,难以根据来访者的不同需求有效组合利用多种技术为其服务。

5、敏锐的观察力和觉察力:敏锐的头脑可以使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来询者的言语和表情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细微的表现中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有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原则等问题了解不多,所以开始阶段很容易兜圈子,谈些枝节的问题,而对自己的真正问题有所掩饰。敏锐的咨询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将谈话引向深入。心理咨询师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呢?唯有开放我们的心胸和心灵,放空我们的内心,真正以来访者为中心,当然专业技能的储备也非常重要的。

第七、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呢?

1、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临床应用的主要部分,相对来说对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将会感觉困难。我认为得要做一个合格的咨询师系统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比如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定期规定自己看些基本书和专业书,在这个过程中多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学到的知识继续强化。定期参加同学会或者同行业的交流沙龙,多交流,互相促进进步会快许多!

2、系统的训练:既然是应用科学,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不能熟练,灵活的运用技术是做不到效果的。所以我们要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如成立一个专业学习小组,一个星期开展一天的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在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上面增加熟练程度。或者是参加有针对技术训练的培训班,这样都可以在技术应用上提高很快的!最好要有系统的观摩和实践经历才好。

20171029:我们宣武心理团队每周三全天的实战培训,我和大秀老师亲自带教,平时门诊期间,我让心理咨询师们大量接待病人,义务咨询15-20分钟后,征得病人同意后,再去做50分钟的收费咨询。每周数次实战案例访谈的演示、集体讨论,故心理咨询师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的成长是非常快的。

3、有效正确的定位: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或者是优秀的咨询师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咨询师,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的咨询师应该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这个方向我们可以说是咨询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方向,也是选择不同群体作为咨询对象的方向,还是你是想做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还是一个咨询师的营销人的选择方向。等等这些,到了一定的阶段都应该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不然就会因此而困惑。

4、定期心理督导机制:要看一个咨询师是不是合格,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咨询师或者咨询机构有没有督导机制。心理咨询不是临床医学,我们遇到的案例基本都是要经过和别的咨询师探讨的,即便是临床医学也要针对疑难案例进行会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一个人做咨询,接个案,没有交流和督导机制。他将走到哪里?我们会发现这很危险!所以有必要建立几个人的督导学习小组,定期进行交流。

5、个案督导机制:我们自己先是一个人,才是一个咨询师,你会因为自己的经验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影响到自己,你也会遇到自己不能确定该怎样应对的个案,当这些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我认为我要去找我的督导老师了,针对个案或者我个人的问题,让他帮我咨询。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咨询前,首要任务是能够完成自我修通和成长(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立志要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而言),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效地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现有效的咨询和治疗过程。


附录七:心理咨询师的“无力感”(转载)

心理医生王宇

做心理咨询师越久,除了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自信的不断增强外,我还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因为我不不能帮助所有的人解除痛苦,虽然我心理明白,我只是人而不是神,我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的力量也有个限度等等,但当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一双双等待援助的双手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个超人,可以普度众生。但连我自己有时都无法普度,我又何来普度众生呢?

做个体咨询的成功率有时要高于婚姻家庭咨询,毕竟我们无法和我们自己分离,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不会放弃自己。但做婚姻家庭的咨询的时候情况会发生变化,往往一方想努力改变婚姻的现状,而另一方则无心改变。在工作中我不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往往我做的不是使两个人和好的工作(因为现实已经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我只能努力让另一方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他不能把来访者损失的几千万要回来,他也不能让决意离开的恋人留下,他也不能让偏执的人立即恢复理智。。。。。。。太多的无奈,心理咨询师在承受,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承受的无力感对咨询师的影响要大于来访者的痛苦本身,所以如果非要说咨询师承担太多来访者的痛苦的话,那么我认为来自于无法帮助求助者摆脱困境的痛苦要大于体会到来访者痛苦本身。

心理咨询师有时不见得会解决求助者希望解决的所有问题,但却一定要收取咨询的费用。当然我知道,无论解决与否我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钱,难道你做这个就是为了钱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己,因为我有时并没有帮助某些来访者减轻痛苦,当然我可以找许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对我个人而言,我不仅要教会来访者要面对现实,还要教会自己要面对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我不是神,不要因为来访者期待的目光就对自己提出几乎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样迟早有一天我会被无力感所淹没。

心理咨询师是教练但不是先知;心理咨询师是人而不是神;心理咨询师是帮助但不能离开求助者本人的自助。


附录八:治疗师(咨询师)不恰当地跨越病人与自身界限的现象(张松)(转载)

1、多次身体接触或拥抱病人、发展为亲密关系

??????? 2、治疗室外的非治疗性接触和私人交往,鼓动病人参加自己举办的讲座或培训
??????? 3、将病人当作无需报酬的自愿者来雇用或使用

??????? 4、谈论其他病人(过多谈论)
??????? 5、对外泄露病人的私人问题或个人生活中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细节,比如性经历

??????? 6、赠送或接受价值贵重的礼物或贷款
??????? 7、用昵称称呼病人,或用不恰当的语句、语气与病人交往

8、富于诱惑性的装扮或装扮不恰当

9、忽视治疗的欠费情况

??? ?? 10、病人试图不付费时,咨询师主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即使这笔费用能够支付
???????11、允许病人为治疗师跑腿或给其他一些小恩惠

12、为获取私人营利使用来自治疗会谈的资料(比如一个极好投资的内部消息)

13、浪费时间-浪费病人的钱-过多谈论治疗师自己的问题

14、宣传治疗师的宗教信仰体系

15、促进病人卷入到治疗师喜欢的社会或政治活动或商业活动或某些培训中去

16、同治疗师一起加入一项投资或商业冒险中

17、鼓励病人将治疗师当作领袖神从事狂热崇拜行为


附录九: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摘录)李子勋(已于201811过世)

心理医生并不是万能的,许多事情他是无能为力。比如酒依赖、戒烟、药物滥用、同性恋、疼痛、身体或精神残疾、境遇不佳、升职受阻……等。尤其是对现实困境,医生没有能力帮助你改变。如果你向咨询师抱怨“他为什么会有婚外恋?”他为什么会抛弃我?”“老板为什么炒掉我?”“我为什么这么不幸?”那他唯一能做的只能鼓励你接受,把问题或困难看成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在这个部分你感觉不好,在其它生活层面,你还得保持正常的行为与好的感觉。

许多来访者很自然地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有一个问题,我需要求助,需要咨询师的对问题的解决意见,至少给我一个主意。或者我有一个烦恼,我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化解,看过心理医生后,烦恼就应该不再存在了。但咨询师往往没有明确的观点,只是问你能做什么?你能承受多大的自我改变,或者如果问题不消失,你能忍耐它多长时间。如果你硬是要医生给你一个是还是否,可恶的他要不含糊其词,要不就顾左右而言它。

其实,你的故事,他在听,但他却是用眼睛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的解释,哪些是你的判断,那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从感觉自己是一个无辜受害人,慢慢明白自己也可能也是构成某个问题的“肇事者”。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医生就是一种权威,很多人以为,只要找到一个很权威的咨询师,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但是,在咨询中有权威欲和表现欲的咨询师恰巧是糟糕的,他们喜欢躲藏在心理学理论后面遥控你或教导你,这可能是专业能力不够的表现。

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对人们的现实困境,心理咨询其实一筹莫展。如果你向咨询师抱怨“他为什么抛弃我?”“老板为什么炒掉我?”“钱为什么那么难赚?”那他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接受。
如果一个人失恋了,很痛苦,咨询师必须承认:“失恋当然会痛苦,这很正常也很自然。”但是,如果这种痛苦太深了也太久了,咨询师就会与你一起来分析:“为什么这个痛苦会被如此放大呢?它对你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意义?为什么你需要久久地抓住它不放?”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却是在用眼睛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解释,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
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一个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不能对你扮演一个“父亲”、“丈夫”、或“精神导师”假如一个女子,从小与父亲感情很深,事事问父亲拿主意;长大了嫁人,这个“支柱”就由丈夫来承担,每逢问题,她就从丈夫那里得到安慰、支持、指导。后来,丈夫离她而去,痛苦之中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很自然地希望,咨询师能够像从前的丈夫和父亲那样,一直告诉她:“你最好怎么怎么做”。
如果咨询师满足了她——你需要一个父亲,好,那我就来对你扮演一个父亲,她会马上得到很大安慰,并对咨询师充满感激之情。
但一个成熟的咨询师不会这样做,当她说:“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咨询师的意见”或“我有一个烦恼,希望咨询师帮我解决”,他可能显得很无能,甚至很可恶,要不含糊其辞,要不就顾左右而言它,反正不肯爽利地说出个一二三来。因为如果他扮演了这个角色,咨询者就会继续依赖这种关系,失去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蛋壳里的小鸡,被某一种行为方式禁锢了自由,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帮助小鸡打碎这层蛋壳,让它来到一个更阔广的天地中。

不能代替你对自己的觉察和分析

弗洛依德说:“精神分析只能治好有精神分析头脑的人。”大意就是,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体。

如果你不想分析自己,心理咨询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济上就有点奢侈,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双好耳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免费热线,热线咨询人员接受的训练就是倾听,共情与提供人性关怀。

咨询发生时,你可能感觉心理医生什么多没有做,他只是在提问,有时是一些非常古怪的问题,比如:“你的问题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为什么是现在来看医生?”“如果生活中发生什么奇迹,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如果一天你已经习惯了有问题的生活,心理帮助你解决了问题你会反过来不安吗?”或者“有一天你觉得有问题比没问题好,医生这么帮你把问题找回来?”等等。有些提问匪夷所思,“如果你遇到一个外星人,他会怎样看你的问题?”有些心理医生可能会对你的早年提问,尤其是你双亲的关系,或者在你成长中那些重要的关系人,你对这些人的内心感受与早年的创伤体验可能是你现在内心结构,亲密能力,安全与信任感,行为与情绪体验的根源。医生可能让你领悟到,许多问题是你无意识的应用儿童时期与亲人的关系模式来处理现在的人际关系造成的,选择一种成熟的回应模式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的。

咨询发生后,真正的治疗就开始了,不过不是医生在做,是你在做,医生退到你意识的后台。你开始对自己每个行为,情绪,内心体验保持一种分析的态势,问题自己是否在重复那些无效的回应方式,是否已经选择了新的路径。以为咨询完了后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等着下一次咨询是非常糟糕的。你必须做新的尝试,到下一次咨询医生最关心的是咨询后你发生了什么改变。

不能或很难立竿见影

心理咨询不像普通医学,它并不那么在意诊断,也不是看一次病,处一次方就能立竿见影的。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八到十次,每次30-45分钟。

除了时间,还需要有经济上的准备。目前,心理咨询的收费很乱,在医院,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一块钱;社会咨询机构可能高些,大多一小时400-800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费,们失去了自我觉察、分析、更新最好的时机。事实上,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不少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对咨询师有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或对咨询师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不快,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这样一来,咨询就缺乏坦诚,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治疗关系。德国一项调查,长期的精神分析中(超过2年),有80%-85%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而中、短期疗程,只有70%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字,也许因为,长期咨询能使来访者有机会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觉察和改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而短期治疗,只是较浅层面地解决一些问题。你是水,咨询师是船,水涨才能船高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主动地坦承你的困惑与问题。不是干等着咨询师来做什么。如果你不投入,咨询师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动的,从属的。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一旦你决定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保持努力地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接受不一样的视觉。这些工作不仅在诊室里做,更要在生活里做。当你面对咨询师的时候,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咨询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其实,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咨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水涨船高,水就是咨客群体,船就是职业心理咨询师。200-300元/次;个别医生要价很高,一次1000元,有些涉外的医疗机构,一小时100美金。当然,如果你咨询的次数多,也可以让对方把价钱减低一点。

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

成熟的咨询师会选择来访人,会根据情况来考虑是否接受这位来访者,与他建立真正的治疗关系,如果咨询师并不打算接受他,就不去触动那些深层的东西;如果接受你,会主动与他讨论复诊时间,给他预约和讨论费用等问题。当然,咨询师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当事人,而是受自己专业和所受训练的范围限制。有的医生会判断当事人的求助动机,如果他觉得当事人准备不够,或者动机是要为自己的问题合理化,或者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别人,那么心理医生不会那么投入,他会给你一些必要的扰动,然后等待咨询的时机成熟。

咨询室里,心理医生只分析当事人,哪怕你一直在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心理医生感兴趣的是你是如何在表述问题,你刻意要扮演什么人,你在回避什么,是否是不做决定也不想承担责任,或者你在宣泄什么样的情绪……等。至于别人对你做了什么,心理医生一点也没有听见,也不会形成什么印象。有些丈夫,觉得太太来看过心理医生了,担心医生对婚姻问题已经有了先占观念,于是不愿随太太前往。其实,医生非常渴望听到丈夫的声音,要帮助太太走出困境,没有丈夫的参与要困难许多。

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觉得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大家一起乐呵呵。其实,咨询师很可能不会一直让你感到高兴、满意。在咨询的准备阶段,也许你会有好感觉,那是医生要和你建立咨询关系,等到了治疗阶段,由于医生的扰动,很多被你压抑了的痛苦体验会再现,你会有一段时间陷入心理紊乱,性格也会有些退行,希望依赖这个医生。这个阶段很重要,把压抑的情结释放出来,经过处理,整合,重建,人的内心可能就获得新生。

有些咨客,感觉不好时以为是心理医生没有水平,于是自动脱离了。他们失去了自我觉察、分析、更新最好的时机。事实上,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不少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对咨询师有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或对咨询师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不快,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这样一来,咨询就缺乏坦诚,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治疗关系。

德国一项调查,长期的精神分析中(超过2年),有80%-85%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而中、短期疗程,只有理现在的人际关系造成的,选择一种成熟的回应模式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的。咨询发生后,真正的治疗就开始了,不过不是医生在做,是你在做,医生退到你意识的后台。你开始对自己每个行为,情绪,内心体验保持一种分析的态势,问题自己是否在重复那些无效的回应方式,是否已经选择了新的路径。以为咨询完了后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等着下一次咨询是非常糟糕的。你必须做新的尝试,到下一次咨询医生最关心的是咨询后你发生了什么改变。不能或很难立竿见影心理咨询不像普通医学,它并不那么在意诊断,也不是看一次病,处一次方就能立竿见影的。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八到十次,每次30-45分钟。除了时间,还需要有经济上的准备。目前,心理咨询的收费很乱,在医院,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一块钱;社会咨询机构可能高些,大多一小时3000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费,600-2000元次;个别医生要价很高,一次1000元,有些涉外的医疗机构,一小时200-400美金。当然,如果你咨询的次数多,也可以让对方把价钱减低一点。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成熟的咨询师会选择来访人,会根据情况来考虑是否接受这位来访者,与他建立真正的治疗关系,如果咨询师并不打算接受他,就不去触动那些深层的东西;如果接受你,会主动与他讨论复诊时间,给他预约和讨论费用等问题。当然,咨询师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当事人,而是受自己专业和所受训练的范围限制。有的医生会判断当事人的求助动机,如果他觉得当事人准备不够,或者动机是要为自己的问题合理化,或者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别人,那么心理医生不会那么投入,他会给你一些必要的扰动,然后等待咨询的时机成熟。咨询室里,心理医生只分析当事人,哪怕你一直在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心理医生感兴趣的是你是如何在表述问题,你刻意要扮演什么人,你在回避什么,是否是不做决定也不想承担责任,或者你在宣泄什么样的情绪……等。至于别人对你做了什么,心理医生一点也没有听见,也不会形成什么印象。有些丈夫,觉得太太来看过心理医生了,担心医生对婚姻问题已经有了先占观念,于是不愿随太太前往。其实,医生非常渴望听到丈夫的声音,要帮助太太走出困境,没有丈夫的参与要困难许多。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觉得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大家一起乐呵呵。其实,咨询师很可能不会一直让你感到高兴、满意。在咨询的准备阶段,也许你会有好感觉,那是医生要和你建立咨询关系,等到了治疗阶段,由于医生的扰动,很多被你压抑了的痛苦体验会再现,你会有一段时间陷入心理紊乱,性格也会有些退行,希望依赖这个医生。这个阶段很重要,把压抑的情结释放出来,经过处理,整合,重建,人的内心可能就获得新生。有些咨客,感觉不好时以为是心理医生没有水平,于是自动脱离了。他70%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字,也许因为,长期咨询能使来访者有机会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觉察和改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而短期治疗,只是较浅层面地解决一些问题。

你是水,咨询师是船,水涨才能船高

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主动地坦承你的困惑与问题。不是干等着咨询师来做什么。如果你不投入,咨询师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动的,从属的。

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一旦你决定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保持努力地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接受不一样的视觉。这些工作不仅在诊室里做,更要在生活里做。当你面对咨询师的时候,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咨询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其实,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咨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水涨船高,水就是咨客群体,船就是职业心理咨询师。

本文是闵宝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