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
造成脊柱损害或失稳的原因很多,临床大致可分为原发因素、诱发因素和继发因素.现将原发因素详述如下
(一)原发因素
1.椎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
脊柱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连接椎骨和协调运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等)易遭受急性扭挫伤。其常见原因从所造成的不同损伤来分析,可分为直接外力损伤和间接外力损伤。
2.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又称累积性损伤。人体的软组织特别是肌肉、筋膜等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经常受到不能察觉到的牵拉性刺激,如经常弯腰工作常会使腰部深层肌肉和筋膜等骨骼附着处受这类刺激的结果,容易产生腰部或腰骶部软组织损害,又如经常低头工作也常会使枕颈、项颈、背、肩胛骨背面等部位的肌肉和筋膜等骨骼附着处受这类刺激的结果,容易产生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两者均会引起原发性疼痛
3.疾病性损伤
疾病性软组织损伤可分为疾病损伤与手术损伤两种。
4.椎间盘退变或突出
人体的椎间盘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椎间盘由纤维环、软骨盘和髓核构成。它有三种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复合物、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在不同的年龄及某种诱因作用下,椎间盘常发生退变或者突出,此时这几种生化成分在类型和数量上都有明显改变。近代研究表明,20岁的椎间盘中已有退行性改变,20~30岁间的有的已有明显磨损而出现裂隙,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就存在着椎间盘突出的基础。椎间盘在出生时纤维环含水约80%而髓核含水约90%,到18岁时纤维环含水量降至约79%,而髓核含水约80%,到35岁则时则分别降到65~78%。由于脱水,在成年以后身体因椎间盘变窄而变矮。
5.椎骨退变或骨质增生
脊椎失稳后,活动度增加。软组织损伤后可在伤侧(椎旁)出现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则可使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或椎体边缘的韧带、肌腱附着点及骨膜等处遭受不平衡力的牵拉从而造成损伤,使骨关节的附着处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久而久之则机化或进一步骨化成为骨质增生(骨刺、骨唇、骨嵴)。
6.先天性畸形
脊椎骨畸形临床极为常见,特别是腰骶部较其他部位多,均由于发育过程障碍所致。
7.炎症
主要指躯干部分的急慢性感染。这种感染可刺激邻近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使其充血、松弛,从而造成脊椎的内在和外在稳定性降低,再加上一定的诱因作用,就可能引起脊椎的错动。如儿童中绝大多数的自发性第1、2颈椎脱位者,大多与咽喉及颈部的炎症有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及盆腔、内脏等炎症变化,亦能影响到胸椎、颈椎和腰骶椎,使其稳定性能降低,以致引起颈背和腰骶部的疼痛不适,这主要由炎性脊椎节段错动造成。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充血松弛,也可发生骨质脱钙,使颈椎的稳定性受损,在一定诱因条件下,亦可发生错位。
8.强直性脊柱炎
一般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反应性炎症首先侵入椎间关节滑膜及韧带。受累滑膜充血、水肿,大量单核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浸润处毛细血管和纤维增生,形成肉芽,进而出现滑膜增厚,并有绒毛形成,最终使关节囊、韧带机化甚至钙化,导致椎体间骨桥形成,呈现竹节样脊柱。
9.源于脊髓或脊神经的疾患
它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前者是由于脊髓或脊神经本身的疾患所致,如脊髓肿瘤、脊髓痨、脊髓炎、蛛网膜炎及神经根炎等;后者则以机械性压迫为主,如由于脊椎骨肿瘤所引起的脊髓压迫、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所引起的脊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所引起的脊髓或脊神经根压迫、骨质增生及有关结构的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神经或血管压迫等。
10.源于内脏器官的疾病
某一内脏器官发生疾患,其病理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作用,可在颈腰背相应部位发生疼痛,但颈腰背部事实上并未患病。
11.精神因素
有时精神因素可成为脊柱疾患(如颈腰背痛或不适)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多见于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神经衰弱、癔病、情绪不稳定者。患者的神经活动抑制过程减弱,肌肉紧张性增加,对疼痛的感受阈降低,敏感性增高。颈腰背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和范围都不确定,使人难以捉摸;但体位改变及咳嗽等使腹内压增加的动作不会使疼痛加剧。此外尚伴有其他一系列症状,如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恐惧、悲观、自制力差、经常头痛、四肢发麻、记忆力减退等;有时还可伴有呼吸道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12.其它原因
脊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或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均可引起脊柱损害并引发相应的脊柱疾患。
二(诱发因素)
1.轻微扭挫伤轻微扭挫伤对正常人不会造成损害,然而对脊柱失稳者,却可造成椎间小关节微小移位,或骨质增生处的椎间软组织损伤等。
2.过度疲劳正常人因工作或生活过度疲劳,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即能恢复。对脊柱退变或失稳者,稍为过劳即可发病。
3.睡眠姿势不良睡眠姿势不良是脊柱慢性劳损的原因之一。对于颈椎退变或失稳者,睡眠姿势不良极易在熟睡中引起颈椎错位或颈肌损伤。如偏睡一侧、俯卧、扭腰、枕头过高或过低等均属于不良睡姿。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因落枕而引起颈椎病发作的。
4.工作及生活中不良姿势办公或上课时所坐的桌椅高度不适且长期如此,单肩扛挑、单手提重物,激烈运动前不作准备活动,某些特殊体位的重体力劳动等。
5.感受风、寒、湿邪脊柱退变及失稳后,若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局部血运不良,肌肉收缩不协调,便可发病。
6.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的病人常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紊乱可使全脊柱失稳加剧。故更年期妇女易患脊柱相关疾病。妇女月经前期肌紧张性头痛,常由C1~3椎间小关节错位引起。
(三)继发因素继发因素是肌痉挛和肌挛缩。
本文是李世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