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玲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童多动症知多少及常见误解

发表者:任艳玲 人已读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上课小动作多、冲动、冲动等,常常造成儿童成绩下降,与同伴关系不好,自尊心受挫,常出现厌学、逃学,不能完成学业,最终职业成就低;影响家庭关系和睦,对社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区分多动症和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能够集中;他们的多动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贪

玩,常常草率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日趋上升。

多动症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是比较唐突,容易冲动,破坏性大,令人讨厌,自我不能控制;不仅活动

量大于正常儿童,更重要的是质的差异;注意力涣散,精力不集中,作业潦草,边做边

玩,拖拉时间,学习成绩日渐下降。

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误解

误解之一:学龄前就可以确诊。尽管某些儿童确实早在学龄前已显现出诸多多动症症状,甚至早在哺乳期就手脚不停,常吵闹,不肯好好吃、好好睡,上幼儿园后从来不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等,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临床上学龄前儿童是不能被确诊为儿童多动症的,而至多只能说是表现出多动症倾向。这样的儿童须跟踪观察至少半年,而且孩子必须至少到7周岁才能下结论。

误解之二:不必在意多动症倾向。既然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种种多动症状只是所谓的多动症倾向,那也就不必在意。其实,如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了多动症倾向而又未能得以及时纠正,那么十有八九在进入学龄期后便可能发展为多动症。研究显示,对学龄前孩子的多动症倾向纠正得越早、方法越科学,恢复正常的时间短,康复的可能也就愈大。

误解之三:多动症系顽皮所致。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了解了这一点,家长会明白:孩子的多动并非出于孩子顽皮,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致。

误解之四:管教不严可导致多动症。有人常常把患病孩子的异常淘气归罪于管教不严过分溺爱。有个罹患多动症孩子的妈妈在绝望之余便开始用大棒打他。然而妈妈的严惩并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效果:他还是不改恶习,依然鬼使神差地频频逃课。

误解之五:多动症孩子多是坏孩子。由于多动症孩子往往劣迹斑斑,他们往往会被成人社会视作坏孩子或问题少年。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一定坏,只是苦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误解之六:多动症难以治疗。其实多动症,不仅有药物治疗,而且还有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如果能进行上述综合治疗,疗效还会大大提高。所以,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

误解之七:多动症可以不治而愈。很多家长盼望随着孩子的长大,多动症的各种症状会改善甚至消失。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儿童期多动症会延续到青少年时期,三分之一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时期,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误解之八:多动症不会造成很多的危害。如不治疗,任其发展,危害是很大的。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儿童低自尊,而且会出现打架、偷盗等行为,甚至会发展到青少年犯罪的程度,在社会人际关系及工作上都会不适应。所以对儿童多动症一定要加强认识,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本文是任艳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