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骨髓瘤(第一部分)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浆细胞疾病的一种,根据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可以简称为MM,是血液病中最易误诊的一类疾病。患者多由骨科和肾病科转入。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根据我们的统计,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40岁以下患者很少见,30岁以下的更为罕见,但是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常见临床表现
1、 骨骼疼痛:最为常见的症状,常见的疼痛部位为腰背部、胸肋部。有时患者会错误地去找中医理疗、推拿,因该疾病导致患者骨质极为疏松,在推拿时会因脊椎骨折,压迫神经而导致瘫痪,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
2、 贫血及出血倾向:往往有头晕,乏力,耳鸣,面色苍白。如果出现反复的皮下出血,眼部多见,往往提示疾病进展。
3、 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泡沫尿,浮肿,检查提示有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因此患者往往至肾病科就诊,一般综合性大医院的肾病科医生会提醒患者至血液科排查骨髓瘤。
4、反复感染:可以是一些患者的首发症状,是由于疾病损害了免疫系统而表现为抵抗力低下;反复的感染亦可以促进骨髓瘤的疾病进展。
5、高钙血症:可引起头痛、呕吐、多尿等等。
6、高粘滞综合征:可有手足麻木。
根据以上的主要表现,如果有出现头晕乏力(贫血),腰背酸痛,一年中有超过2次的呼吸道、泌尿道等的感染,手足麻木等,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至医院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筛查。
另外,有定期进行体检的患者,如果发现血常规检查中有血红蛋白偏低,尿常规中出现蛋白阳性(+)或可疑阳性(±),肝功能中有球蛋白偏高或偏低情况,也建议至医院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筛查。
待续
本文是何静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