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便秘常用药物分析

发表者:董建峰 人已读

一、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宜长期使用。当前,滥用泻药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不少医源性便秘。常用的泻剂有以下几种:1)刺激性泻剂:以炎性介质的形式通过刺激结肠粘膜下肌间神经丛、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和粘液分泌而排便。一是为蒽醌类(包括大黄、番泻叶、芦荟、美鼠李皮、弗朗鼠李皮等),二是酚酞类(果导、双醋苯叮)。刺激性泻剂可引起严重腹绞痛,长期服用可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可损害结肠粘膜、肌间神经及平滑肌的收缩,损害排便反射机制,而致“泻剂性结肠”使便秘加重,加之其结肠黑变病的发生。2) 容积性泻剂:这种制剂含纤维素,吸水后形成柔软的凝胶,使粪便容易排出,并可刺激肠蠕动。主要有小麦麸皮、玉米麸皮、魔芋淀粉、琼脂、甲基纤维素、车前子制剂、通泰胶囊等均属此类。服用这类制剂时须注意多饮水;有肠狭窄者,可因其导致肠堵塞,应慎用。3)渗透性泻剂:通过增加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影响肠道水分的吸收并可吸收水分到肠腔,从而促进排便和软化大便的一类药物,聚乙二醇4 0 0 0(福松)是其代表。是一种长链高分子聚合物,不能被肠道吸收,肠道内缺乏降解PEG的酶类,增加粪便内液体含量,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但粪便量无明显增加。几乎无副作用。此外,还有盐类、双糖类(如乳果糖) 、甘油和山梨醇等。主要用于急性便秘或肠道准备,不能长期使用,腹泻剧烈者可致脱水。4)软化性泻剂:为表面活性剂,能使粪便中的脂肪与水容易混合,并增加肠道分泌,如辛丁酯酸钠(钙),通常口服,本身不吸收,但可增加其他物质的吸收。因具有肝毒性,只能应用1~2周,不适用于慢性便秘。5)滑润性泻剂:如石蜡油。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可包绕粪块,使之容易排出,同时又妨碍结肠对水的吸收,能润滑肠腔,软化大便,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长期使用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A、D、K及钙、磷的吸收。不应与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矿物油的吸收,本品还易从肛门漏出,引起衣褥污染且口感欠佳,只能短期使用,不适用于慢性便秘。6)结肠动力剂:西沙比利(普瑞博思)、莫沙比利、普卡比利、甲基纳曲酮、泽马克、比沙可啶等,可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刺激肠蠕动,副作用可增加中枢抑制性药物的吸收,与其联合应用应慎重。并且延长心电S-T段,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以及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主要作用于上段结肠,由于效果不肯定,考虑到它的安全性,自2000年后也退出市场 。

二、中医学对便秘的治疗历来强调需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情志,遵照“保胃气、存津液”原则,合理用药。反对滥用泻剂,伤气耗液。相较之下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在疗效、复发情况、毒副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中医治疗便秘仍以内服汤药为主。

建议:1、笔者认为治疗便秘,中医中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优势。2、如果选择西药治疗,聚乙二醇4 0 0 0(福松)是一个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可以长期服用。但停药后易复发。

本文是董建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