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

发表者:王大麟 人已读

膝关节前交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一半,同时,ACL也是目前肌骨骼系统中被研究最多的解剖结构之一。ACL具有独立的解剖结构和独特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前移,其维持旋转稳定的次要功能也很重要,ACL损伤后常常产生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前向和旋转不稳定,晚期可继发软骨退变和半月板损伤等。既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早期ACL断裂后采取单纯直接缝合的效果极差,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损伤的ACL已成为共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ACL重建使大多数患者成功地恢复了运动能力并恢复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尽管如此,目前的术式依然存在问题。据估计约有10%到30%的患者没有重新获得必须的稳定性以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分析原因除与手术技术、隧道位置、移植物的固定以及术后康复有关外,与移植肌腱的愈合、重塑也有重要关系。有学者根据ACL的功能解剖,采用双束、双隧道重建ACL,生物力学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临床效果与单束重建却没有明显优势。迄今,在美国,只有2%的关节外科医生做双束,8%的医生有选择的做,其余的医生均做单束重建。因此,解剖学单束重建,始终是ACL重建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的主流是采用独立的胫骨、股骨隧道技术、保留ACL残端的解剖学重建技术。其优点是:1、独立建立隧道或者经前内侧入路建立隧道是将股骨隧道准确地设置在ACL解剖中心的最好方法。2、保留剩余的ACL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及ACL断端纤维,符合解剖重建的原则,有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内,有利于移植的韧带再血管化和本体神经感受器的建立,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本文是王大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