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高度警惕热性惊厥!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发热了,经常性出现肢体抽搐、口唇发紫、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好转了,体温退下去好了,可是,再次发热时,又出现上述情况,而且,有些人孩子父、母也可能幼时出现过上述情况,也有部分患者,后来,不发热也出现肢体抽搐,更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认知功能下降,演变成癫痫。那么,什么是热性惊厥呢?热性惊厥和癫痫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小儿脑组织发育尚不成熟,惊厥阈值较低,惊厥发生率远比成人高,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热性惊厥和癫痫有着密切关系,在热性惊厥的家族中不仅热性惊厥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得癫痫的也多,癫痫病人的家族中也有同样情况,患这两种病的概率也高于正常人群。
那么什么是热性惊厥呢?
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3岁的小儿,发热伴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数秒—10分钟,平均发病年龄18—22个月,男孩多于女孩,典型患者5岁后不再发作。绝大多数惊厥发生在导致发热性疾病的初期,特别是体温骤然升高(多数大于39℃)时发生,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也可伴发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等等。根据热性惊厥的表现和继发癫痫的危险性,热性惊厥常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指具有癫痫的热性惊厥的表现,转归相对较好的热性惊厥的患儿。多数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发作一次,约半数的患儿会在今后的发热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复发,多数发生于第一次热性惊厥后的一年内,热性惊厥的复发与以下因素有关:1、首次发作的年龄小于15个月;2、父母亲、兄弟姐妹中热性惊厥史3:体温38.5℃以下即发生惊厥4、惊厥发生于发热一开始,而不是体温骤升期。其中,前两项,与热性惊觉的复发最具有相关性。尽管,反复发作热性惊厥,但上述均多于5岁后不再发作,预后相对较好。
仍然,有部分热性惊厥的患儿,慢慢出现无热惊厥,继发癫痫的发生,成为复杂性热性惊厥。他们多具有以下特点: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2、一次热性惊厥中反复发作>=2次;3、患儿病前已存在发育迟缓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的异常。有专家学者统计,上述危险因素中,凡有1项者,约增加5%的继发性癫痫的危险性,具有2项以上者,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达15%以上。绝大多数需要较长时间的服药过程。
大家都知道,惊厥发作时,全身强直-阵挛,呼吸肌强直杨收缩,呼吸受抑制,继发全身缺氧,包括脑组织。多年以来,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长时程的热性惊厥会导致颞叶癫痫的可能性。早在1964年,Falconer基于10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中,发现,其中41例是颞叶内侧硬化,而这41例患者中32%有长时程的热性惊厥发作史。近年临床和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反复的惊厥发作、长时程惊厥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均可引起以海马为主的神经元丧失、角质增生,最终导致海马组织受损硬化。
大家都知道,肢体抽搐的危害很大,因而,任何程度的热性惊厥,均应引起患者及照顾者的高度重视!
对于单纯性的高热惊厥,积极处理原发病,包括适当应用退热药物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比如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等,绝大多数惊厥持续数分钟后好转。
对于有多次复发倾向的热性惊厥,可采用间断给药方法预防惊厥发作,即于每次发热病开始,即给予地西泮直肠栓剂或口服,首次给予0.5mg/kg,然后口服维持用药,直到体温恢复正常。
对于复杂热性惊厥,或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若地西泮临时口服未能终止发作,需要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比如丙戊酸、托吡酯、苯巴比妥等。
友情建议:
春暖花开,也是病毒复制旺盛时期,各种病毒感染的疾病纷至沓来,特别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发热等不适,更特别是儿童,惊厥阈值低,容易继发肢体抽搐,无论是单纯性热性惊觉还是复杂性热性惊厥,都应引起家长们高度警惕,到正规医院就诊,积极有效处理,以防单纯性热性惊厥复发,更要警惕复杂性热性惊厥,若惊厥反复发生,一定要到正规癫痫专业医院反复监测脑电图,早期应用抗癫痫药物,以免引起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等。
本文是王开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