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丽霞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眼科
关于弱视
6085人已读
弱视的定义是眼睛经过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配戴合适度数的矫正镜片后,视力仍达不到正常(一般为0.8以上),称为弱视。大多数小儿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康复。
在一百儿童中,大概有四个人患上这情况。弱视只可在眼睛发育期(八、九岁之前)才可矫正;若父母希望子女在成长后有良好的视力,就应关注子女有没有患上此情况并及早矫正。若要及早发觉弱视,便应在三岁时到医院眼科检查。
Ø 正常视力的发育
初生婴儿虽然已经观察到周围的事物,但在零至九岁期间,视力会不断增长,而视力的发育需依靠正常地运用眼睛。若没有好好地运用眼睛,视觉功能就会下降。九岁后的儿童,视觉系统已完成发育,矫正视力不会再改变。正常的生活是需要一双视力好的眼睛,因为某些职业会要求应征者双眼都有良好的视力。若一个人不幸在日后遇上意外或疾病而影响到其中一只眼的视力,如果他没有另一只眼作“后备”,生活就会大受影响。所以我们应尽早察觉及矫正弱视。
Ø 弱视的成因及症状
弱视眼是因为眼睛有毛病引致它不能正常运用,视力亦随之而未能正常发育。
Ø 弱视的成因包括:
- 斜视眼(两眼的视轴不对称:俗称“斗鸡眼”)
- 屈光参差(双眼有不同程度的近视,远视或散光),比较严重的那一只眼睛因不能对焦,而被小孩子“遗忘”,引致弱视。
-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在未经矫正的高度远视病人,常为双眼,因成像长期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致。
- 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因而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成弱视。
- 先天性弱视,可能是由于在出生时,视网膜或视路发生了出血,从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产生弱视。
大家要明白矫正那些导致弱视的成因并不等于把弱视医好。医生把导致弱视的成因矫正后,仍要替病人进行弱视治疗。当医生为小孩子矫正斜视后,或为屈光参差的小孩子配戴好眼镜后,或把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后,仍需要为小孩子进行弱视的治疗家要明白矫正那些导致弱视的成因并不等于把弱视医好。医生把导致弱视的成因矫正后,仍要替病人进行弱视治疗。当医生为小孩子矫正斜视后,或为屈光参差的小孩子配戴好眼镜后,或把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后,仍需要为小孩子进行弱视的治疗。
Ø 怎样察觉及如何诊断弱视
由于小孩子很少会投诉其中一只眼视力模糊,所以弱视通常都会被忽视。要找出弱视,就要检查每只眼的视力。要准确地验出幼儿的视力是相当困难。医生会观察小孩眼睛能否追随物件的移动或观察婴儿对遮盖不同眼睛的反应。从而了解小孩的视力有没有差别。假若幼儿的一只眼睛视力正常而另一只眼睛患有弱视,那么当正常的眼睛遮盖时小孩通常都会作出抗拒。
大多数小孩当成长至二至四岁,已可以颇合作地接受视力检查,但医务人员仍需要有相当经验才能诊断出弱视。单是视力差,并不代表患上弱视,大部分情况在配戴眼镜后可以改善。当眼镜不能改善视力,眼科医生要为小孩检查眼睛,看看有没有患上其他眼疾。
Ø 弱视眼的治疗
治疗弱视,首先验光,戴合适的眼镜,让视网膜得到清晰的物象刺激。一定要强迫小孩多用患上弱视的眼睛。通常小孩需要用眼贴去遮盖正常的眼睛,疗程是需要一段颇长的时间。若小孩患有斜视或其他毛病如白内障,眼科医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用药物或手术去矫正。但遮眼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一些罕见的例子中,过量的遮眼会使正常的眼睛视力下降,所以家长应带孩子遵照医嘱定期复诊,依照医生或视觉矫正师的指示去遮眼。
若弱视没有治疗,小孩可因此永远损失一些视觉功能例如立体感。医生及视觉矫正师的责任是教导小孩及家长如何去进行治疗,而家长的责任是去执行治疗。没有一个小孩会喜欢遮眼。所以家长必须诱导子女去接受。
Ø 预防
治疗能否会成功会因弱视的程度及小孩子开始接受治疗时的年纪而异。若在八至九岁才发觉弱视,治疗成功率通常会很低,但若弱视是在年幼时发现,大多都能矫正。
Ø 总结
- 建立良好的视力需要在眼睛的发育期正常地运用双眼。若眼睛在初生期至九岁期间未能正常发育便会引致弱视。
- 弱视并没有明显症状,小孩需及早检查视力才可察觉出弱视。
- 常见导致弱视的情况包括斜视及没有矫正好的屈光参差。较少的情况包括一些眼疾,如先天性白内障。
- 弱视矫正的成功,实在有赖于早察觉弱视,以及家长与医务人员之合作,一齐督促小孩作弱视治疗。
本文是孙丽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