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董尚文 三甲
董尚文 主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胸外科

纵隔肿瘤的检查手段和治疗原则

3110人已读

欢迎广大患者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诊治,或通过网上咨询,董大夫咨询网站https://dongshangwen.haodf.com。我们会及时解答您的疑问,尽可能根据您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下一步治疗方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董尚文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常用的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胸部X线片可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有无钙化。X线透视下还可观察块影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能否随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形态等。根据上述特点,多数纵隔肿瘤均可获得初步诊断。

2CT扫描

CT扫描几乎成为常规,它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其次,在脂肪性、血管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CT扫描有其优越性。此外,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邻近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3、磁共振检查(MRI)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MRI优于CTMRI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图像。

4、超声检查

尽管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但是,由于纵隔肿块部位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

5、同位素扫描

可协助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

6PET-CT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译成中文则为: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又名派特。目前临床常用的显像剂主要是18F-FDG,主要反映人体葡萄糖代谢过程,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等。

二、有创检查

1、经透视、CT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2、纤维支气管镜,纤维胃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支气管、食管受压情况,肿瘤是否侵及支气管或食管,从而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3、胸腔镜(VATS)(可作活组织检查确诊,了解肿瘤位置,性状及毗邻关系,并可进行部分纵隔肿瘤的切除手术);

4、纵隔镜 (可明确气管旁、隆突下有无肿大淋巴结,并可行组织活检);

5、颈淋巴结活检;

6、剖胸探查 (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肿瘤性质,在全身情况许可下,可作剖胸探查);

三、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测定 (血清AFPHCGCEALDH异常升高应考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能。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测定有助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治疗原则

纵隔肿瘤除淋巴肉瘤等恶性肿瘤适于放疗、化疗外,绝大多数病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无症状的纵隔良性肿瘤和囊肿,如无手术禁忌证,也应该予以手术切除。还有一部分纵隔肿瘤,例如有的胸腺瘤术前难以确定其良、恶性,如不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则有可能耽误手术时机。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董尚文
董尚文 主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