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屈光手术讲座

【讲座17】如何找我就诊和做近视手术?

发表者:李海燕 人已读

为方便大家就诊和手术,博主把一些常见的就诊问题做了一个统一的回答,便于大家在准备做手术的时候参考。如果还有更多问题,也可以加我的QQ2507688688留言(直接留言就可以,我上线的时候会回答),也可以在工作时间拨打屈光手术专科的电话021-25076886进行咨询。

(一)新华医院的地址和交通

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轨道交通:地铁8号线江浦路站2号出口

公交车:6路;14路;70路;103路;220路;716路;843路;863路;871路

(二)屈光手术专科的位置

干保大楼(医疗保健综合楼,19号楼) 一楼

到达新华医院之后,询问干保大楼即可,一楼的科室不多,很容易找到屈光手术诊治部,也可以向工作人员打听,或者看医院地面上的指示牌。

联系电话:021-25076886

(三)初次就诊的注意事项

第一次来医院主要是做术前的全面检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需要散瞳,就是通过眼药水把瞳孔放大,这时候看东西会变得模糊,因此,检查当天不能开叉,检查结束后,一般会有几个小时的时间看东西不是很清楚,可以走路和乘车,但不能开车,看手机、电脑也会不清楚,因此检查结束后不建议继续回去上班。

(2) 如果平时配戴隐形眼镜,建议来检查的时候先停戴隐形眼镜。如果是软性隐形眼镜,一般需要停戴一周的时间,平时大家在眼镜店里面购买的一些隐形眼镜,比如强生、博士伦、海昌等品牌的隐形眼镜,基本都是软镜。如果配戴的是硬性隐形眼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GP,需要停戴3周。硬镜一般是在医院里配的,包括美尼康、富士伦等一些品牌的。如果配戴的是角膜塑形镜,也就是OK镜,则需要停戴3个月。

(3) 来到新华医院之后,先找到干保大楼,也叫做医疗保健综合楼或者19号楼,到一楼的挂号大厅去挂号挂号时只要说明是来做屈光手术,或者说做近视激光手术都可以,挂号处就可以给挂号。然后到屈光手术诊治部就诊。如果挂号处排队较久,也可以先直接到屈光手术诊治部,开始一部分检查,等排队者较少的时候去补挂号也可以。

(四)门诊和手术时间的安排

目前我们的手术时间是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

门诊检查的时间是周一到周六。

如果是外地来上海准备做手术,可以在家里先停戴隐形眼镜,选择周一或者周三来医院检查,这样检查结束之后,如果眼睛符合手术条件,尽快在周二和周四就可以手术,术后第二天上午复查一下,就可以离开上海了。

(五)术后休息的时间

如果是做飞秒激光类的手术,手术后第二天基本就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了,当然,如果工作中看电脑很多的,或者看的字体比较小的,比如做财务、平面设计等工作,术后有一段时间,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工作强度不是太大,上班是可以的,一般不需要特意请假。

如果是做表面切削手术,可能需要休息一周左右的时间。术后几天内可能会有疼痛、流泪等不适感。现在做的TransPRK比以前的LASEK手术的疼痛会轻一些,视力恢复也快一些。当然,这类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和疼痛感觉,因人而异,有些人会觉得疼痛比较多,有些人基本没有疼痛的感觉。一般建议术后请假一周,不上班,个别人可能需要休息时间更长一些。

ICL植入手术从检查到手术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具体还要看订购晶体等待的时间。

(六)手术费用

新华医院的屈光手术的收费是中等偏低的,只分为两大类,两种价格。飞秒类手术的费用是双眼15120元,准分子激光类手术是双眼8600元。具体选择哪一种具体类型或者切削模式,收费是一样的。这样,就是完全根据患者的眼睛条件来选择手术方式,而不是制定出不同的价格来选择。

做飞秒激光手术,我们全部应用第五代飞秒激光设备iFS150,全部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具体每一个患者,是需要做消像差的设计,还是做角膜像差或者全眼像差引导的切削模式,我们是根据眼睛的检查结果来确定的,收费是统一的。

准分子激光类的手术,无论是板层刀的LASIK,还是酒精制作上皮瓣的LASEK,还是全激光的TransPRK,我们的收费统一为8600元,具体需要做消像差或者角膜像差、全眼像差引导,也不再额外收费。

所有的患者都有动态虹膜定位DCC,无需额外收费。

术后用药一般100-200元,表面切削手术或者本身眼睛比较干涩的人,术后用药可能稍多一些。

ICL植入手术,总花费大概25000元左右,双眼,包括术前检查、YAG激光、住院费、手术费、材料费和药费等。

术后的相关复查是免费的,无需挂号,直接复查,仅在需要配药时需要挂号和交药费。

【讲座17】新华医院屈光手术就诊小贴士

以上是针对新华医院屈光手术的问题,关于近视矫正手术的一些通用问题,可以参考我的另外的文章。

本文是李海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