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始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我国常见,病变复杂,残石率高,易复发。 是胆道外科的棘手问题,也是良性胆道病变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 因
1、 不明确
2、 与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有关。
病 理
1、 胆汁内物质沉积是结石形成的基础
2、 胆管内炎症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3、 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4、 病变沿胆管树呈节段性或区域性分布
5、 常并存不同程度肝胆管狭窄
6、 结石、胆管狭窄导致病肝萎缩、正常肝肥大、肝脏萎缩-增生复合征
7、 胆道梗阻、感染、化脓性胆管炎、慢性肝脓肿
8、 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
9、 继发性肝内胆管癌
临 床 表 现
1、 隐匿型(静止型):仅有肝区或胸背部胀痛不适
2、 梗阻型:
单侧肝胆管结石肝区及胸腹部疼痛,间歇性黄疸
单侧肝管结石并胆管狭窄,肝不对称性肿大
双侧肝管结石及肝胆管狭窄晚期,持续性黄疸
胆管炎型:结石梗阻继发感染 肝内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
复合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热、黄疸)
诊 断
1、 详细病史
2、影 像 学 检 查
1., 单一检查常难获全面资料,两种以上的影像检查相互印证。是手术决策的重要步骤。
2, 包括B超、CT、MRCP、PTC、ERCP、胆道引流管造影、胆道镜等检查。
3, Bus:首选,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但非全面的依据,指导术中取石,判断残石
4, CT:显示结石分布、胆管扩张、肝实质病变,全面阅读图片;三维立体成像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狭窄及占位
MRI和MRCP:
• 优点:无创显示肝内胆管树、胆管结石、狭窄、扩张部位及范围,肝实质病变。
• 缺点:对结石图像显示不如CT和Bus清晰
• 诊断价值优于CT和胆道直接造影。
• PTC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狭窄、扩张及变异,以梗阻段胆管为主,有创,有出血、胆道感染、胆瘘等并发症的风险。
• ERCP诊断远端胆管及乳头病变,二级以上肝胆管易漏诊,有创,可引起胆道感染及胰腺炎
• 术中术后胆道造影减少残石发生。
3、实验检查
肝肾功能、血生化、血清酶学检查评估全身状况、肝脏功能及肝硬化者Child分级
CEA、γ-GT升高者有无胆管癌
分 型
1、 Ⅰ型:局限型,结石局限于某一肝段或亚段胆管,多属临床隐匿型。
2、 Ⅱ型:区域型,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局限性分布于一个或几个肝段内,常合并区段肝管的狭窄及受累肝段的萎缩,临床胆管炎型。
Ⅲ型:弥漫型,结石遍布双肝胆管内,分3种亚型:
Ⅲ a型:不伴明显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
Ⅲ b型:伴有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常 合并萎缩肝段肝管的狭窄。
Ⅲ c型:伴有肝实质广泛性纤维化继发胆汁性 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常伴左右肝管或汇合部以下胆管的严重狭窄。
3、 E型:附加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按Oddi括约肌功能分成3个亚型
Ea:胆管下端功能正常
Eb:胆管下端松弛
Ec:胆管下端狭窄
治 疗
1、 治疗原则:“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治复发”
2、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为主
全 身 治 疗
1、 控制感染:Gˉ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
2、 调节全身状况:营养支持、控制腹水
3、 改善肝功能:补充维生素,改善凝血功能
4、 减黄:意见不一,PTCD或END
5、 预防肾衰:黄疸、内毒素血症 肝肾综合症
手 术 治 疗
1、 胆管高位切开取石是基础:
2、 切开肝总管达汇合部,直至显示左右肝管及尾状叶胆管开口。注意检查尾状叶胆管,必要时扩大或切开其开口以便取石。
3、 术中胆道镜检查胆管有无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
4、 术中B超提高残石的检出率;协助确定切肝范围。
5、 胆道镜和术中B超是胆道外科医生的得力助手。
个别医生首次手术未处理肝内结石和狭窄胆管,仅行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再经T管窦道胆道镜反复取石,追求“微创”不可取。
6、 肝叶部分切除术: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同时行患侧肝部分切除。
7、 肝内胆管广泛结石采用多方位、多区段肝部分切除。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1、 局限一段、一叶或一侧肝的病变,肝内胆管长期梗阻、肝组织明显萎缩、纤维化者
2、 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其他方法难清除结石纠正狭窄者
3、 一侧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囊状扩张者
4、 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肝胆管内或外瘘者
5、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胆管出血,其他方法不能止血者
6、 一侧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变者
7、 肝门部胆管结石和(或)狭窄,为了显露解剖结构,需切除增生肿大的部分肝叶者
多方位、多区段肝部分切除
1、 方法
选择结石集中、肝纤维化严重,尤其是2级以上胆管狭窄者区段切除肝脏。经不同肝断面胆管与切开胆总管多通道共同取石、冲洗。
2、 优点:
a) 有利于取净结石和矫正狭窄;辅以有效的内、外引流,能降低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
b) 保留足够的肝脏
c) 手术创伤和出血较少,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
胆 道 狭 窄 的 处 理
1、 II级胆管以上的胆管良性狭窄,行病变肝叶(段)切除是彻底处理结石及狭窄的方法。行肝叶切除时必须注意切除狭窄胆管。
2、 位于肝门部的胆管狭窄可纵行切开狭窄环直达近端扩张胆管,横行缝合整形,亦可用临近组织补片。
3、 胆管狭窄彻底矫正后,可酌情行内引流或外引流。
4、 肝外胆管无狭窄梗阻时,不必要再作胆肠内引流
5、 无论内引流与否,最好留置外引流管,以便术后造影和胆道镜取石.
胆 管 引 流
1、 所有行胆道探查取石手术均应放置外引流
2、 内引流手术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狭窄者。
3、 胆肠吻合术和Oddi括约肌的功能的重新评价
A、胆肠吻合后胆汁排出减慢,逆行胆道感染机会增加,各种抗返流措施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返流性胆管炎可发展为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最终可发生癌变。
4、 胆肠吻合术消除了Oddi括约肌的对胆系的调控,故只能在去除病灶、解除梗阻、矫正狭窄后酌情通畅引流
5、 切忌在肝胆管狭窄未矫正和肝内结石未取尽的条件下行吻合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胆汁性门脉高压症的处理
1、 PBCH是胆管结石病程晚期的表现。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严重威胁生命。
2、 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肝门部静脉曲张给胆道手术带来了困难。
3、 而先解决胆道梗阻?先处理门脉高压?
4、 一次手术?分期手术?
5、 对肝功能较好,ChildA/B级,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有曲张,但无出血史及出血征象者。力争先手术处理胆道疾病。
6、 行肝叶切除时必须注意切除狭窄胆管。
7、 切肝时应尽量不阻断肝门或严格控制肝门阻断的时间。
8、 适当控制切肝的体积,
9、 肝功能较好,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或有出血征象者,亦可同时处理胆管疾病和门脉高压。
10、 黄疸时间长,凝血功能障碍,腹水严重,肝功能差者,先行PTCD或ERBD。有出血时可先行食道静脉套扎。待黄疸下降、凝血功能基本纠正后再手术。
11、 结石病变广泛,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防 治 结 石 复 发
国内报道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为20%-40%,残余结石多可术后胆道镜取除。
1、 广泛肝内胆管结石、肝纤维化时,应选择适当的肝切除,为避免切除太多肝脏,可行多方位、多区段肝叶切除。
2、 切肝原则:解除狭窄、祛除病灶,切除毁损严重的肝脏;
3、 术中直视下反复取石冲洗
4、 切忌在胆管狭窄的远端行胆肠内引流术;
5、 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
6、 术中B超指导取石和切肝;
7、 留置外引流以备术后胆道造影、冲洗和胆道镜取石
8、 术中放置T管应遵循“短、直、粗”的原则。
9、 术后胆道造影、肝胆B超、胆道镜综合评估胆道残余结石
本文是肖体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