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雷 三甲
张雷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粘液表皮样癌

24941人已读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在1972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学分类中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在1991年修订后的组织学分类中,明确为恶性肿瘤,称“粘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粘液表皮样癌根据粘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或低分化两类。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大不一样。

粘液表皮样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它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有时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有时可呈囊性,表面粘膜呈浅蓝色,应与囊肿相鉴别。在手术中可以发现,肿瘤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可见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甚至被肿瘤包裹,但很少出现面瘫症状。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如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可以复发,但很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性转移更为少见。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

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术后易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

因此,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则属高度恶性肿瘤。前者较常见,后者少见。

治疗以手术为主,高分化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除非神经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分离后的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高分化者如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而低分化者宜加用术后放疗。高分化者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则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因此,对于粘液表皮样癌,病理分级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张雷
张雷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