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接诊 诠释了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
孙忠贤 本报记者 李方贵
一次全社会的爱心救助,感动了一座城市;一次罕见的烧伤救治过程,完美诠释了我市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华西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后,对我市医护人员抢救沈远奎全过程做了客观评价,他们认为:虽然英雄沈远奎最终还是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救治没留下任何遗憾,可以说已经创造了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周密部暑:组成医疗专家组会诊
6月18日晚10时40分,闻讯抗震英雄沈远奎重度烧伤后,巿区两级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其安排在治疗烧伤口碑最好的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要求参与抢救的医务工作者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并抽调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顶级烧伤专家,以及本院重症监护室专家、专业护理人员,组成了由涪城区卫生局副局长林兮任组长、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斌任副组长的救治专家组,对生命垂危的沈远奎进行多次紧急会诊,研究治疗方案,全力实施救治。与此同时,还及时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竭尽全力挽救英雄的生命。
烧伤病人有黄金72小时之说,受伤后三天是创面渗出、肿胀最明显的。处理不得当会严重危及生命,此时补液速度、补液量、尿量、心率等等一系列数据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这些数据,并结合病人情况准确判断输入的液体量是否足够,来不得半点马虎。
烧伤科副主任医师、专家组成员之一的李崇进回忆道:“那些天,本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追求,所有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都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第一线,与死神赛跑,与病魔决斗;为了争分夺秒,他们来不及上网,来不及喝水,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上厕所。”
全力以赴: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100%的努力
“要为保住英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哪怕是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力去争取!”当晚,正在成都开会的人民医院院长陈斌第一时间做了周密部暑。会一完,他便星夜赶回绵阳参与会诊抢救。
一场烧伤专家与死神之战紧张展开。
因为是跌落2米深的潲水锅中,表面沸腾的潲水油油温远远超过煮沸的开水,沈远奎的头面颈、双上肢、躯干、臀部、会阴及双下肢几乎体无完肤,全身大面积特重烧伤达98%,属三度烧伤,全世界范围内罕见,至今尚无抢救成功先例。
深静脉穿刺、抗休克、气管切开、焦痂处切开减张、创面包扎……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早期抢救,往往需要四五名医生的协同作战,作为“特重烧伤”病号沈远奎更不例外。入院后,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并数次出现心跳停止,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外科、烧伤科等科室专家和医务人员除24小时寸步不离地监控病情、及时抢救、不断增加临时会诊、全力以赴挽救他的生命而外,还多措并举,采取镇静、镇痛减轻患者痛苦,保肝、保肾维持凝血功能,及时进行创面处理和抗休克处理,先后输入血浆11700ml,输入白蛋白30瓶,第一时间予以患者升压药维持血压,将气管切开后上呼吸机辅助呼吸,还使用大型红外线照射,烧伤创面处理。从而,使其奇迹般度过了休克期。
包扎伤口、量体温、测尿量、开液体、输液、手术、换药、查房、心理疏导、写病历、开会讨论诊治方案、端屎导尿.....这几天里,不分昼夜参与抢救的ICU男护士长肖红兵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感叹:“抢救沈远奎这样的伤员,如穿过战场上的一个个雷区,跟上战场莫啥区别。”而华西医院烧伤专家说:“能活过七天,已算是奇迹了,一般类似患者最多挺过三天。”由于沈远奎病情危重,最终死于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忠孝难全:为救英雄将生重病父亲凉半边
李崇进是医生世家出身,从小醉心于医学,由于医术精湛,他不仅是四川省烧伤专委会委员、绵阳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烧伤科创始人兼副主任医师,而且还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委会绵阳烧伤基地主任。那些日子,他95岁的老母生病卧床不起,其90岁的父亲也因肺癌住院治疗,加上左股骨骨折,急需要人照顾。可李崇进接连7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救,硬是忙得令他分身乏术。连一日三餐都是妻子送来的。
看到他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妻子任秀清忍不住怪嗔道:“你吃慢点嘛,又没那个跟你抢。”“我不吃快点,恐怕只有饿肚子!”他坦言:“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没有退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得往前冲!”
据李崇进透露,他在医院工作32个年头,成功医治烧伤患者无数,但遇到类似烫得这么惨的,还是第一例。他说:“潲水本来有毒,油温又比水温高得多,心、肺、肝、脑等脏器损伤无一幸免,内环境紊乱,电解质紊乱,还有烧伤创面产生的毒素也不断侵害他的肌体,免疫系统受到彻底摧残,身体仿佛一张垒成的多米诺骨牌,一推便倒,救治难度实在太大。还好,社会各界和家属都对救治给与了肯定和充分理解。”
李崇进的老父亲李仲生原来是绵阳专区二医院(遂宁)内科医生,行医一辈子,知道当医生的苦衷,儿子没时间管他,他没有丝毫怪罪,反而说:“你放心抢救,不要管我!”其父子两代“大医精诚”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实际上,不知疲倦,倾尽全力又何止这些。为感谢全国人民和子弟兵在5.12期间对绵阳人民的无私支援,尽全力在第一时间抢救英雄,打破医疗组壁垒,团队合作让抢救更高效,这是专家组和参与者达成的一致共识。年轻的主治医师魏子人妻子怀孕已8个月,正是需要他留在身边的时刻,可他一步也未离开自己的岗位。ICU主任陈宏、主管医师吴谦海等医务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个个都像冲锋陷阵战士,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还有特护护士长王晓莉、护士达丽等等,都是从事护理工作十至二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天使,病人平时细微的病情变化都被她看在眼里,每次大面积换药都会仔细地配合医生,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