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周建伟 人已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方法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9月-2012年12月,对39例腰痛患者应用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检查,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2 - 61岁,平均45.6岁。病程9个月-11年。病变节段L2-32例,L3-43例,L4-515例,L5-S119例。对确诊患者分别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微创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经后路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手术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5年,平均3.2年。手术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术后平均1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降至随访6个月时的平均16分,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良率为86.0%。< p="">
【结论】 MRI、椎间盘造影可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