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配合口服治疗慢性直肠炎52例
慢性直肠炎属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为距齿状线10cm以内的直肠非特异性炎症,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辨证分型中药汤剂内服的方法治疗慢性直肠炎5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52(男28,女24)例,年龄24—60岁;病程: <3个月19例,3—6个月21例,7—12个月9例,>1年3例。全部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病理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粘液便和血便,肛门坠胀或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肛门疼痛后骶尾部酸痛坠胀症状。其中,湿热蕴结型18例,症见肛门坠胀、灼痛或伴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大便频,带粘液或血丝,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郁脾虚型17例,症见腹痛时作,兼有胁痛,善太息,性情急躁易怒,腹胀、纳差,便秘或便溏带粘液,月经不调,舌淡暗苔薄,脉弦细等。脾肾阳虚型10例,症见肛门下坠感,下腹部隐痛,大便完谷不化或粘液便,腹部畏寒,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血瘀内停型7例,症见肛门坠胀疼痛或刺痛,或骶尾部刺痛,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涩或弦。灌肠: 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五灵脂15g,地榆20g,秦皮15g,白芍20g,白及10g。水煎药液至100—150ml,药温37—40℃,每晚保留灌肠1次,15d为一疗程。间歇3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内服:①湿热蕴结型 治宜清热利湿,药用:白头翁15g,秦皮10g,黄柏15g,车前草15g,木香10g(后下), 枳壳12g, 白芍20g,槐米20g,槟榔15g。1剂/d,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②肝郁脾虚型 治宜疏肝健脾燥温,予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药用:川朴10g,陈皮10g,苍术10g,甘草10g,柴胡10g,白芍15g,白头翁30g, 白花蛇舌草15g,枳实10g,党参15g,白术10g。1剂/d,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脾肾阳虚型 治宜补脾益肾,固涩止泻,药用:黄芪30g,补骨脂10g,白术12g,煨肉豆蔻6g,熟附子10g,五味子15g,木香6g(后下),党参30g,云苓30g,升麻9g。1剂/d,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血瘀内停型 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用:赤芍10g,川芎6g,王不留行10g,没药8g,木香10g(后下), 佛手12g,香橼12g, 台乌12g,黄芪30克~45g,。1剂/d,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
2. 结果 参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52例慢性直肠炎病人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42例:肛门坠胀疼痛,大便带粘液血丝等症状消失,大便1—2d1次,质基本正常,部分复查肠镜肠粘膜无明显病变;有效9例:肛门坠胀疼痛,大便带粘液血丝症状改善及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大致正常,复查肠镜肠粘膜病变明显减轻;无效1例。有效率98.08℅。
3. 讨论 慢性直肠炎属于中医“肠澼”、“痢疾”、“便血”等病范畴,多由饮食生冷刺激诸物内伤,或脏腑湿热毒邪内蕴,下注大肠,损伤肠腑而成。临床以下痢、便血、腹痛、肛门下坠甚至疼痛为主症。治疗多以内外同治为法。本组病例以中药保留灌肠法为主配合辨证分型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慢性直肠炎52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所用保留灌肠方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清化湿热;地榆、秦皮、白及凉血涩肠、敛疡止血;白芍柔肝缓急,五灵脂化瘀止痛,合奏清热解毒,缓急止泻,止血止痛,敛肌厚肠之功。中药灌肠治疗直肠炎,可使药液直达病所,直接接触病变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药特有的综合疗效。治疗慢性直肠炎,内服中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型辨证用药,改善了患者的脏腑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了病变的痊愈。此外,我们观察到,采用灌肠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上的协调作用,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应戒酒、戒烟,忌食辛辣油腻及干燥奶制品,禁食虾、蟹等食品,以利于病变的恢复。
本文是苏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