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庆林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治疗骨不连——合理选择医院和医生的几点建议和经验

发表者:康庆林 人已读

骨头骨折了,经过多次治疗还长不起来,患者就知道了,这种病叫骨不连,或者骨折不愈合。那可真够让人烦恼的,因为这个骨头长不起来,轻者患者伤失劳动力,重者要锯掉这个肢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烦恼归烦恼,病还是要瞧的。

治疗骨不连,究竟怎样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呢?

我先前说过,因为骨不连的患者已经多次手术之苦,让他们选择医生,他们可是百般小心,如履薄冰。有的病友为了治病,不惜倾家荡产,千里迢迢去省城、去京城、去上海求医,其急切之情可想而知。万一这次手术又不成功,岂非竹蓝打水一场空。所以,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面我从一个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角度,谈一点看法。

首先,要看医院的资质,不要听信广告,特别注意不要在大医院被旁边诊所的医托骗走,看病当然要选择正规的国营公立医院,现在国家开放了医疗市场,许多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冒的挺快,为了拉病人,纷纷说自己有专长,专治那些看不好也死不了的病,如糖尿病,当然骨不连骨髓炎也是他们的觊觎目标。尽管,民应医院也有一些真才识学的专家,但毕竟是太少了,你到那些医院看病,能碰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小。鱼龙混杂,没办法,我门也只能到正规医院去了,这样上当受骗的机会,总归是小的。

其次,要跟医生面谈,面对面交流时,因为,你是一个老病号,医生的水平你其实可以大致有一个判断。医生讲的时候,是否胸有成竹,言辞铿锵,对骨不连的认识深度如何,治疗的经验丰富与否,你能听出来。反之,医生跟你谈时,说话含糊其词,支支吾吾,总是好的好的,可以可以,或者再等等看吧,不一定长不上啊等等,说一些大路的话,总之说话的底气不足,这样他治疗骨不连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什么是再等等看,骨头到底连不连、长不长是客观存在的、又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不见摸不到。骨不连与否是我们的肉眼能看到,长就是长,不长就是不长,等什么,一听就知道是个外行。医生治疗的病人数量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医生一年治疗的骨不连都不超过5例,我看,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你就不要找他看了。

第三,看介绍,一般大医院的专家都有专业擅长的介绍,真正的专家,特点就是专,擅长的毛病种类肯定比较局限,如果一个专家什么都能看,从脊柱,关节,创伤,手外科,无所不能,那这个专家的特点肯定不突出,你可以重新选择。因为,人的能力和时间总是有限,超人只是科幻故事中的主角,我还没遇到过。一般来说,骨不连,骨髓炎,骨缺损,肢体畸形,马蹄足,脚踝毛病,这些毛病属于同一类,都是创伤骨折的后遗症。

第四,听口碑,病人之间的口传心授很重要,有的患者还通过QQ等现代电子手段,交流看病的经验,你在那里看好的,我也去等等。能不能医好,我门最后是看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当然,千万不要碰上依托。

第五,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久病成良医,没事干可以看书学习,了解科学的治疗方法,现在,科学发达了,上网,查资料等都非常方便。治疗骨不连,我先前谈国,目前绝大多数还是要手术治疗方能治好,可是,患者怕痛,总想通过吃中药让骨头长好,好了,各种老中医,小诊所,民营医院抓住这种心理就粉墨登场了,什么“祖传秘方”,什么“加拿大技术“局部无创直接微介”疗法”等等,骗你真是没商量。中药治疗骨不连,你信吧,反正我不相信。治疗一下延迟愈合还有可能。所以,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你的就医,才能有希望。

第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病要有的放矢,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而非蒙头瞎撞。专家也好,医院也好,专家的门诊时间也好,都是相对固定的。来看病,首先要通过网络、电话、或其他方式,了解那家医院那个专家有这方面的专长,专家那天看门诊,号好不好挂,需不需要预约等等,你不远千里来了,可专家的门诊已过了,你又不认识熟人介绍,所以只好住旅馆等了,白白浪费盘缠,或者专家出国了,你空喜一场。许多病友看病,都是没有任何准备,碰运气,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好。你的既往资料,也要全部带好,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否则再来一遍检查,那不是浪费吗。

最后,我要说,一个医院,一个科室,一个专家,它的治疗特长和名气、以及在病人心目中的口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数十年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中国虽然大,医院也很多,可是,那些在老百姓心目中真正有一席之地,得了病就能想到的总是固定的那些医院,不可能今天是这个,明天是那个。

不要孤立的看待每一个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

敬请勿转载,勿模仿

严谨转载,谢绝引用

鄙视并严厉打击不劳而获全盘照抄的蛀虫!

本文系康庆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康庆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