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牙痛怎么办?
牙痛是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俗话说: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可见牙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大。牙痛的诱因可以有机械因素(吃硬物)、化学因素(吃甜食)和温度 (吃冷、热食物) 引起 。引起牙痛的原因主要有: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牙外伤、智齿冠周炎等。
1.龋齿:
初龋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如龋洞变大变深时,可出现吃甜食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时疼痛,但去除这些外界刺激后疼痛会马上消失。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就诊填补龋洞,以防龋坏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炎。
2.牙髓炎:
多是由于深龋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感染,其疼痛为剧烈的自发性、放射性、阵发性疼痛,可有冷、热刺激痛和夜间痛。患者多不能准确定位患牙。这种牙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做牙髓治疗。
3.根尖周炎:
多由牙髓炎症扩散到根尖孔,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持续性牙痛。患牙有伸长感,不能咬食物。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槽脓肿,甚至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这时在治疗患牙的同时应该全身应用抗菌素以缓解症状。当急性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后,患牙周围可出现经久不愈的瘘管,根治的办法就是做牙髓治疗。
4.牙周脓肿:
牙周组织炎症进一步发展所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脓肿形成时疼痛剧烈,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脓肿形成后应当及时切开引流。
5.牙外伤:
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开引起的牙痛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以确定患牙能否保留,然后再做相应的应急处理。
6.智齿冠周炎:
由于智齿萌出困难(或阻生),加上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发炎、肿痛。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可先服用消炎或止痛药止痛。若症状未减轻应及时就诊,以防炎症扩散造成面部肿胀或者张口困难,消炎后应尽快拔除患牙。
此外,三叉神经痛、上颌窦炎、颌骨囊肿或肿瘤、心脏病也会引起牙痛。所以当出现牙痛时切不可盲目滥用止痛药了之,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本文是侯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