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斌 三甲
张斌 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

解读胎记之三---太田痣和伊藤痣

12187人已读

太田痣(Nevus of Ota)是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黑色”胎记。因为色素沉积较深,所以大多数孩子临床表现都是“青色”,故又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

(1)大约50%的患儿出生后即有,另外一些多在1岁以内发病,偶有晚发或在妊娠时出现。

(2)胎记位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常累及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有些宝宝同侧巩膜可以受累,所以,家长多数会提示医生,孩子“白眼球的地方也青了一块”。皮损广泛者甚至可波及颊部、额部、头皮、鼻翼及耳部。偶有双侧发病。

(3)皮损为褐色、青灰、蓝色、黑色或紫色斑片,可成网状或地图状分布,偶有结节出现。

(4)多数不会自愈,青春期时可能有加重风险。

(5)如位置位于肩、上臂、后锁骨上及臂外侧神经支配区域,即肩部和上臂三角肌区域,临床上则称之为“伊藤痣”。

太田痣和伊藤痣的治疗,均可选用694nmQ开关红宝石激光、755nm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或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一般需要3-6次治疗,每次间隔3月左右。

张斌
张斌 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