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谭震
谭震 副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体检科

深圳首例内镜辅助下颅缝早闭手术在我院成功完成

2130人已读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内镜辅助下颅缝早闭手术,手术全程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在深圳尚数首例。

患儿男,50天。因“发现头型异常2周”住院。住院前,细心的家长发现这名患儿的头型有严重的异常。患儿头颅前后径长,左右径短,前额明显凸起。在我院门诊做头颅CT扫描提示患儿的颅骨正中央的矢状缝已经提前骨化融合,颅腔体积较正常同龄儿明显减少,正在发育中的脑组织受到严重的挤压。我院神经外科的陈乾主任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给这名患儿诊断为“矢状缝早闭”,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得到这个诊断结果后,孩子的家长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病应该及早手术,另一方面考虑到孩子才50天大,担心手术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打击和并发症。虽然内心有顾虑,孩子家长还是做出了住院手术的决定。患儿住院后,陈乾主任带领着其他神经外科医师仔细研究了手术方案,希望在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将手术带来的创伤降到最低。他们结合患者的病情,通过查阅国际最新的医学文献报道,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在内镜辅助下完成这一例颅缝早闭手术。传统的矢状缝早闭手术方案是先在患儿头皮上做一个横行的长切口,然后将需要手术的颅骨完全暴露,在医师直视下切除异常的颅骨。而所谓内镜辅助下手术,是指通过头皮上的短切口将内镜镜头放置入头皮下方,将颅骨的影像通过内镜及时传送到显示器上,手术医师一边看着显示器一边将手术器械通过短切口伸到头皮下方来完成手术。这种手术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头皮下渗血较多且操作空间有限,容易导致内镜下视野不清,影响手术进展和效果,因此手术医师要顺利的完成这一手术必须具备熟练的内镜下止血技术和狭小空间内操作内镜的技巧。经过2小时紧张的手术,陈乾主任和他的团队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例内镜辅助下颅缝早闭手术。虽然同样是切除异常融合的颅骨,但是内镜辅助手术方案所需要的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了30%。由于伤口短、创面小,手术中出血也明显减少,患儿术中没有输血。另外,伤口愈合速度也较传统手术的患儿快,住院时间缩短了一周,相对应的住院花费也降低了30%左右。手术后1周,这名患儿顺利出院了。家长也如释重负,看到孩子术后恢复如此迅速,他们对这次手术十分满意。

2012年我院首次开展颅缝早闭手术以来,已经有大量患儿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我院神经外科在颅缝早闭方面的治疗技术日趋成熟。面对低龄儿童,传统的颅缝早闭手术容易带来巨大的创伤,术后恢复缓慢,如何减轻手术风险和创伤一直是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不少国外的小儿神经外科中心相继发表内镜辅助下完成手术的报道。国外的学者发现通过实施内镜辅助下手术,患儿术中失血和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目前在国内,微创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顺应这一潮流,我院神经外科也作出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探索内镜技术在颅缝早闭手术中的应用,这名50天大的患儿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微创技术达到了治疗疾患的目的,同时也减轻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节省了大量社会资源。以陈乾主任为首的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将会继续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先进的技术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谭震
谭震 副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体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