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巧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了。谈及养生之道,大家想到的往往是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及各种时髦的保健品,殊不知,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祖国传统医学巨著《内经》就已经对养生之道做了精辟的论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兹将《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时间养生理论浅述如下。
在《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这段话告诉我们时间养生的重要性(万物之根本),以及时间养生的具体方法,即顺应四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数千年来,这种时间养生理论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
首先,我们谈一下时间养生的重要性。各种物质及其相互之间的物理化学联系组成了我们身处的环境,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各种有规律的寒来暑往的变化,人类就生活在这个时间和环境里。因此,中医学把人与环境看做是和谐共存的统一体,既要求人与所处的空间和谐统一,又要求与所处的时间和谐统一,认为只有这种时间的、空间联系达到了和谐的状态,才符合养生之道,才抓住了根本,反之则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正如《内经》所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其次,我们谈一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涵义。这里的“阳”,是指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阴”,指的是形体器官的形质及营养状况。“春夏养阳”,是指到了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充盈旺盛,此时,我们应当顺应这种生长之势,充分地锻炼、运用身体的各种功能,这样,人体的各项功能才会得到增强和保养,达到保健目的。“秋冬养阴”是指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收敛,阴气逐渐旺盛,此时养生重在形体、津液的增盛与保养,减少精神和形体上的活动,可以为来年阳气的再次鼓舞发挥做好物质上的储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按照季节变换进行养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春天的郊游、踏青,既可愉悦身心,又可使人们摆脱寒冷季节畏缩、慵懒的状态,焕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从事同样的体育运动也变得更加灵活;秋冬是收获、收藏的季节,我国各地都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保养脏腑,充盛形体的很好的保健方法,既可补充一下在繁忙的春夏因剧烈活动而消耗的营养物质,又可帮助抵御秋冬的寒冷,为来年储备体力、精力。
中医对许多慢性病的调理也体现了时间养生的特点。比如被广大老百姓接受的三伏贴、三九贴,就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和阴气最旺盛的时间,选用人体的特定穴位和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帖敷,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或涵养人体的阴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时间养生的关键是一个 “顺”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但别忘了还有个时间的基本规律在里面,只要顺应四时变化进行养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是纪战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