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冠脉搭桥术后护理事项

发表者:徐鹏 人已读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病变用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心绞痛时,应考虑行冠脉搭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狭窄大于70%,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适应症。搭桥就是将患者的大隐静脉和内乳动脉作为桥管,将一端缝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另一端缝合在主动脉上,使缺血的心肌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由于所用“桥管”是患者自身的血管,没有排斥反应,具有长期的通畅率,10年后,血管桥有90%没有狭窄。所以医学上,有人称“搭桥”为冠心病的根治手术,而且费用要低得多。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有很多患者认为,心脏血管已经搭好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了,不用吃药了。其实不然,桥血管不同于健康血管,它只是相对通畅,使用动脉(如桡动脉、乳内动脉)做搭桥血管,5年通畅率为90%,使用静脉(如大隐静脉),5年通畅率为80%,而通畅率不仅与吻合技术、桥血管质量有关,还与患者的伴发疾病有关。因此,患者术后仍应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引起冠心病的原发因素。

经过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的血液供应得到很好的改善。接下来最重要的治疗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定期复查、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学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以维持冠脉通畅,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冠脉再狭窄的复发。

首先饮食是一个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因此,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引起重视。

(1) 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每天保证鸡蛋1个,瘦肉50g,鱼肉50g和适量豆制品。

(2)低脂饮食。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降脂食品首选豆制品。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荠麦、燕麦、大麦是降血脂的佳品,能降低血胆固醇、逆转脂肪肝。高血脂造成病人血液黏稠,形成动脉斑块,引起动脉硬化,所以要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尽量不要选用肥肉、动物油、巧克力等食物,选用植物油。多食鱼肉,内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甲鱼、大蒜、海带、鲜牛奶、红辣椒都能降低胆固醇,而动物内脏、脑、蛋黄、鱼籽等要少食用,其胆固醇含量较高。

(3) 维生素和纤维素。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镁,这些物质可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维生素可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还可以防治便秘。食物纤维主要来源有粗粮、芹菜、豆芽、草莓、菠萝、米糠等。

(4)低钠饮食。低钠饮食应少吃加盐或熏制的食品;罐制食品都以少吃为宜。


(5)其他饮食上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不饮浓茶、含咖啡的饮料。忌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干豆类,以免肠胃胀气影响心脏活动。在饮酒方面,少量饮酒可适当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桥血管的通畅,术前不饮酒者可不必饮酒。

(6)忌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对心脏的危害极大,因为①香烟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这三种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②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可使血氧浓度下降,组织供氧不足,动脉内壁水肿,内皮损伤,脂质渗入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③冠心病患者,吸烟可加速其病情进展和引起心脏病发作。大量吸烟可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成为猝死的原因之一。

其次,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康复运动也是极其必要的。必须制定运动处方,因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前症状不同,各自的心功能级别有差异,故手术后必须有医护人员个别指导康复运动且加强自身的适度适量的锻炼。任何运动处方都应以疾病诊断,健康状态,心血管及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年龄,性别,运动史及对运动的爱好为依据。依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

总之,康复运动处方要强调个体化。运动处方也称为训练运动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康复运动必须制定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一样要谨慎对定。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进展速度等。另外,出院后也要加强家庭运动锻炼。

术后进行适当的运动有益于桥血管的通畅,增加心肌血量,提高心肌供血和储备力。适当运动还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保持良好的心情。患者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时间一般为20~30min,活动后以心率增加原心率的10%~20%为宜。术后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心音听诊、胸片、心电图及血管超声。如有心悸、晕厥等不适应证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运动类型:康复运动的目的是获得正常的体力活动能力并维持下去。是否能达到此效果,取决于几个基本因素,它包括心肺的耐受力,机体的结构(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肌力与耐力,以及关节的灵活性等。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最重要的是增强心肺的耐受力。有氧耐力活动可提高心肺的耐受力,分为两组:

第一组:体力活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不大,心率变化不大,如步行,慢跑,爬楼梯,骑健身车,做各类保健操配合各种器械训练,遗迹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

第二组:体力活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持续较大而不易维持体力活动,如舞蹈,游戏,球类比赛等活动。

(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运动量。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耐力需要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强度需要适当的监测来确定是否适宜,它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难的部分。在医学康复学中,运动强度可根据心率,最大摄氧量,自觉疲劳程度等来表示的代谢指标来确定。在这些指标中,最大摄氧量实施起来最困难。心率和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并成正比。但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要相当长期的服用药物,如钙拮抗剂对心率有影响,不能客观的反映运动强度。我们建议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应用谈话运动水平来掌握运动强度。

谈话运动水平:在运动时谈话而不伴有明显气短的运动强度,即为产生训练的适宜运动强度。如果在运动中能唱歌,说明运动强度不够大。

(3)运动持续时间:是指一次康复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适应性活动,心肺耐力训练和松弛活动。三个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为:5-10分钟;20-30分钟;5-10分钟。适应性活动包括屈伸关节,缓慢增加运动量等。它可避免突然高强度的运动一起心肌缺血,预防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状况不佳的病人,应适当延长适应性活动。心肺耐力训练运动强度高,初参加运动的病人时间不应超过10-15分钟。松弛运动是为了减少运动后的不适感觉。在松弛运动开始时及活动过程中,心率应很快恢复正常。若松弛运动时心率恢复缓慢,则应根据情况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4)运动频率:俇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运动,开始阶段我们建议进行间歇运动。间歇运动为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但其积累的运动时间至少不应低于规定的持续运动时间,运动与休息的时间比例为1:1。

冠心病病人进行间歇运动的优点为:

1)病人达到较高的运动强度而出现较少的疲劳感,因为与持续运动不一样,在休息期可减少乳酸的堆积。

2)对心脏训练刺激的次数较多,主要是因为能重复政见心搏量,静脉回流和心内压力。运动频度指每周康复运动的次数。为了达到预期康复运动的效果,病人每周运动应不少于3次,每两次运动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2天。参加每周三次运动的患者,2-3周后心肺耐受力即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8周后通常有显著的改进。同时,我们强调冠状动脉搭桥病人要维持运动效果,必须坚持运动。如果运动次数减少至每周1次,已获得的心肺适应能力的一半将在10周内消失。假如完全停止活动,5周内患者将失去所有已获得的心肺耐受力。

3)运动方案的进展速度:运动方案的进展取决于个体的最大体能,健康状态,年龄和目标。运动处方的心肺耐受力分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改善阶段和维持阶段。

病人回家后若静息状态下无心悸、气促、胸痛及心绞痛,无心力衰竭,心率低于110~120次/分,无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ST段下移小于0.1毫伏时可进行活动。初期应继续住院后期的每日活动量,以后可加上自行料理生活起居及做一般家务劳动,如扫地、擦地板、买菜、做饭、洗碗筷等,也可参加一些轻松的文娱活动,如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兴奋。心脏手术后半年,病人可恢复工作,并逐渐恢复原来的体力活动。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复发是长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户内、户外活动。

(1)散步:散步时注意控制速度、距离、时间,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逐渐加大,户外散步应有家属陪同。

(2)打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展自然,刚柔相济,动中求静,较适合冠心病病人康复锻炼,一般选择简化太极拳,开始运动量宜小,逐渐增大动作幅度,延长时间。

(3)按摩:按摩可使肌肉放松,血液循环加快,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精神紧张。

(4)自然疗法:稳定期可到林中、高山、海边散步,一则运动肢体,二则呼吸新鲜空气,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要注意严格掌握运动开始时间,经医生检查确属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运动锻炼。另外,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应立即服药缓解症状,稳定后送医院。

另外,单单注意身体的调理是不够的,心里的呵护更加重要。冠心病病人性格好强,手术后要注意放慢生活和工作节奏,控制情绪,遇事量力而行,切莫求之过急。否则会加重病情,并引发多种疾病。为此要更好的加强心理调节和锻炼:

(1)改善病人的居家环境:病人的居家环境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避免嘈杂的声音。

(2)要面对现实,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要勉强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对不利的环境要设法躲避或学会适应。

(3)学会忙中偷闲,保证休息,不能终日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工作之余应有适当的娱乐活动,以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可听音乐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