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颅症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期融合症或颅狭窄畸形。行颅缝再造术或颅骨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必要时再次手术。病因不明,可能与胎期中胚叶发育障碍等有关,是头颅膜化骨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舟状头或称长头畸形、斜头畸形、尖头或称塔头畸形等。一般于生后6个月至1岁时手术。较大病儿如有颅高压者也应手术。作颅缝再造术或颅骨切除术,重建新的骨缝,使颅腔能随着脑发育而扩大,以保证脑的正常发育,使头颅畸形得以纠正。
狭颅症-疾病描述
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较大病儿如有颅高压者也应手术。作颅缝再造术或颅骨切除术,重建新的骨缝,使颅腔能随着脑发育而扩大,以保证脑的正常发育,使头颅畸形得以纠正。若多数颅缝早闭,脑受压明显,则需在生后1周就进行手术。也有认为手术在出生后6—12个月时施行为好。1岁以后有颅高压症状和视力下降者,仍应手术治疗。但若2周岁后再手术,则效果不显著。本手术死亡率不高,据报道仅0.39%,术后定期复查,必要时再次手术。
1.头颅畸形有各种类型,因受累颅缝的不同而异。如所有颅缝均过早闭合,形成尖头畸形或塔状头;如为矢状缝过早闭合.形成舟状头或长头畸形;两侧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短头或扁头畸形;一侧冠:吠缝过早闭合,形成斜头畸形。2.脑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患儿智能低下。精神萎糜或易于激动,叮出现癫痫、四肢肌力减弱等神经症状,并有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3.眼部症状和其他由于眼眶变浅,可引起突跟和分离性斜视等。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畸形,如并指(趾)、腾裂、唇裂及脊柱裂等。
狭颅症-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胎期中胚叶发育障碍等有关。
狭颅症-病理生理
据统计出生2个月内脑重量增加20%,至6个月增加1倍,1年时增加2倍;颅骨则随脑的发育而相应增长。在此期间若出现一条或数条颅缝早期闭合,不但在颅缝闭合两侧的颅骨不能生长。.只有向其他方向的颅骨生长,形成各种头颅狭小畸形;而且更重要的是狭小颅腔压迫和限制了正在迅速发育中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和各种脑功能障碍。
狭颅症-诊断检查
依据临床表现,X线颅骨摄片发现骨缝过早消失,代之以融合处骨密度增加,并有脑回压迹增多、鞍背变薄等颅内压增高征象,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先天性脑发育不全所致的小头畸形相鉴别,后者的头颅狭小系继发于脑的发育不良,无颅缝早闭,无颅内压增高。
狭颅症-治疗方案
婴儿初生数月,由于大脑具有迅速生长发育的特点,对颅缝早闭患儿早期施行修补术,已有极为令人满意效果的报导。因此,对于这一疾病大多数作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然而仅仅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放射学检查,有时是难于及时进行诊断的,从而延误了某些患儿的手术时间。
狭颅症-用药安全
狭颅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见于男孩。发病率男:女为2:1。
————转载
本文是沈志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