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阻滞剂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β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在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的治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后,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作用于β受体,可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β阻滞剂通过阻断β1和β2受体发挥作用。其中β2阻断会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可引起骨骼肌血供不足而出现疲劳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引发糖代谢紊乱;还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支气管痉挛,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阻断β2受体带来的大多是不良作用。为了更大程度发挥β阻滞剂的作用,应选择β1受体阻滞剂,并具脂溶性或水脂双溶性的,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半衰期较长,作用平稳的β受体阻剂较宜。
心率增快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为40-100次/分时,随着心率增快,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升高。有人观察到,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年,结果表明,心率每增加1次/分,死亡率增加1%。因此对于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使用β阻滞剂不仅能降血压,还可改善心慌等症状。
对于正常人群来说,心率最好不超过80-85次/分,但对高血压患者应为75次/分,即大于75次/分提示交感神经比较活跃,心率在61-70次/分的患者预后最好。因此,对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心率>75次/分时,应启用β阻滞剂治疗,目标剂量则以心率<70次/分以下为准。
心率的降低也有限度,心率太慢也是不好的,当心率<50次/分时,心血管死亡率就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服用β阻滞剂静息状态下心率降至55-60次/分时都是有益的。与国外相比,我国医师β阻滞剂的临床使用率低,剂量偏小。
β阻滞剂尤其β1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链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都有强有力的心脏保护作用。β1受体选择性越高,心脏保护作用越强,对有代谢综合征或易患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制剂属β1受体选择性较高的一类β阻滞剂。
本文是陈百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