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辉 三甲
任辉 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普通外科

血友病肠系膜上动脉畸形破裂致自发性腹腔出血探讨

3953人已读

患者,男,40岁。因自发性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压进行性下降,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出血量约2000ml,发现胰腺下缘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处有活动性出血,因手术技术及条件等原因,不能彻底止血,仅用大网膜包裹血肿,以使出血相对局限在小网膜囊内。术后止血、输血、补液、对症治疗。为进一步诊治,遂于2007年1月18日急诊转入我院。详细追问有高血压及软组织血肿、鼻衄等出血倾向家族史,其兄因脑出血早年死亡。入院体检:T 36.7℃,P 130次/min,R 25次/min,BP 100/70 mmHg。重度贫血貌,上腹剑突下直径13cm包块,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6次/min。入院时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PLT)126×109/L,凝血酶原时间(PT)21.4s(正常对照值11~13s)及部分凝血酶原(APTT) 63.6s(正常对照值30~45s),尿潜血(++)。FⅧ:C 5.7%(正常值50%~150%)。入院诊断:高血压病、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输血、补液、抗休克营养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组织全院会诊,考虑病情复杂、危重,并经血液科会诊,考虑血友病A的诊断成立,另外,因第一次手术血肿机化,无法显露正常解剖结构,首选治疗方案为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1月20日行第一次介入血管造影,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出血。1月22日再次行介入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根部血管瘤破裂(属于真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暂无法界定,考虑假性血管瘤可能性大),活动性出血,上腹包块为血肿(图1a、b)。由于破裂出血处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如果栓塞势必影响全小肠乃至右半结肠血运、甚至坏死,无法栓塞。腹痛加重,上腹肿块逐渐增大,出现全腹压痛,尤以上腹明显。腹穿抽出不凝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向家属交代病情,于1月23日再次行剖腹探查术:大网膜包裹及网膜囊内大量新鲜血液及凝血块,量约2500ml,清除部分血肿,胰腺实质暗黑,周围炎症重,无法显露正常解剖结构(图2),见肠系膜上动脉属支活动性破裂出血两处,将其结扎,局部蛋白胶封闭,留置腹腔引流管两枚,关腹,术毕。

1月23日患者P 110次/min,R 20次/min,BP 160/90 mmHg。腹腔引流管引出150ml暗红血性液体, PT 18.6s、APTT 48.4s,纤维蛋白原(FIB)1.58 g/L,PLT 66×109/L。1月27日切口周围片状淤斑,腹腔引流引出新鲜血400ml。床头B超示双侧胸腔局限性积液,胸腔穿刺左侧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l,右侧抽出100ml。28日凌晨患者昏迷,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患者均为男性,诊断为甲型血友病。属X伴性隐性遗传病,基因定位Xq28。本病在遗传性凝血病中占首位,为79.4%,地区及民族分布广泛。由于因子Ⅷ(F Ⅷ)基因的缺陷,从而导致循环中F Ⅷ促凝活性下降并引起出血。本例仅为甲型血友病患者,病史及家族史比较典型。血友病患者应避免手术及创伤,本例血友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畸形,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自发腹腔出血死亡。病人存在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此类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中的大分子量(HAW)多聚体细微缺失,导致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血友病患者合并各部位血管畸形的比率仍需大宗病例回顾报道。

外科医生需提高对血友病认识。此例当地首诊医生仅注意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而忽视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但并不违背普通外科手术原则。病人转入我院时尽管急检的血小板等检查处在正常范围,是因为失血性休克未得到较好的输血、补液治疗,血液浓缩所致的检查结果“正常”,在适时大量补液后,各项血液检测指标的真实数据才显露出来。所以,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外科补液是极其重要和相当关键的。如早明确诊断或考虑到血友病的可能,可输新鲜血、血浆或F Ⅷ因子,对内出血原因早预防、早治疗,后果可望会更好一些。血友病患者手术注意:⑴术前补充F Ⅷ;⑵术中可用含F Ⅷ的纤维蛋白胶,封闭出血点;⑶术后出血及感染的控制。本病例因无法停止输新鲜血浆及冷沉淀,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进一步明确血友病诊断的相关检查。

本病例首选血管造影、介入诊疗技术,但是由于出血病灶的位置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血管分支,无论是应用栓塞或支架,均无法确保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小肠及右半结肠血供不受影响,甚至完全阻塞,导致肠道缺血坏死。所以在病人仍存在进行性出血的情况下,再次手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综合分析此例病人的诊疗经过,首次手术是整个治疗的成败的关键,唯有第一次手术明确找到出血点,确切止血,才有可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但是由于:⑴当地手术水平及技术的限制,无法充分显露胰腺下缘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处,胰腺及肠系膜上动脉系统的外科解剖的确是普通外科手术的难点;⑵或者由于当时病人的病情危重,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寻找和显露明确的出血点,所以仅姑息治疗,从而,由于血肿机化及局部重度炎症反应,失去了第二次手术的机会。

任辉
任辉 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