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薛松 三甲
薛松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血管外科

薛松顺利完成第600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2442人已读

2014930,我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为一位69岁女患者成功实施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至此,薛松主任个人主刀开展的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达6000例,手术例数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其中不停跳桥手术占搭桥手术数目总数的95%以上,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搭桥占搭桥手术总数的75%,80岁以上占15%以上。 手术成功率99%以上,手术死亡率0-1%

20047月,师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年仅40岁的薛松从意大利回国后二年即成为当时上海心胸外科界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同年底由薛松主任成功主刀手术的一例99岁高龄患者的急诊搭桥术,更是创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的年龄之最。2007年薛松主任主刀完成世界第一例针刺麻醉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当时已成功地在上海开创了心脏外科手术的多个“第一”:第一例采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材料进行冠状动脉搭桥、第一例冠脉搭桥术后再狭窄的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术、第一例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第一例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第一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等等。目前在利用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等材料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脉搭桥术术后再狭窄的二次及三次冠状动脉搭桥术左胸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MIDCAB急性心梗病人的OPCAB”内镜下取大隐静脉等方面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分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第一种防者清淤”——药物疗法;第二种改道开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第三种清淤疏通”——冠脉成形术。

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冠脉支架哪个远期效果更好呢?薛松主任认为:对于狭窄病变不多的,可以做支架。对于左主干及三支以上狭窄的,搭桥手术的远期效果更好。因为,在病变血管放支架后,血管内的组织还会继续生长,造成再狭窄,药物支架虽然能够阻止内皮细胞生长,但是易形成血栓,一旦形成急性血栓则是致命的。为防止支架内血栓,要服用大量抗血小板药物,这些药物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对于乳内动脉的搭桥手术,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最好的,远期效果非常确切。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心脏外科风险最大、最艰苦的手术。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一般都必须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进行,而薛松主任长期致力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并根据自身实践不断完善手术方法、另辟蹊径,用固定器吸在心脏上,把心脏局部压住稳定后进行手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传统体外循环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很多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病人,是死于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而不停跳搭桥手术属于微创,不用体外循环会减少很多脏器损伤。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不停跳搭桥手术已经占到搭桥手术的90%以上,远期效果好,死亡率在1%以内。

薛松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二次及三次冠脉搭桥手术,大血管手术,复杂先心病手术,危重瓣膜病手术,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等。曾在上海地区率先独立成功开展了“冠脉搭桥术术后再狭窄的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四个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弓部三分叉支架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以及各种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胸骨旁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等新技术。手术难度、手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均居于全国最前列水平,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薛松
薛松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