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国营
刘国营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 急诊科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9398人已读
1.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就是所谓的“高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即“低压”。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亦可说其是以收缩和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可由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体液内泌遗传,肾脑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异常,以及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均可导致高血压病。

2.高血压的危害

据我国统计资料显示,中国35至74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7%,患者人数已接近一亿三千万,每年新增300万以上。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心: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

肾:肾小动脉硬化、肾萎缩和肾功能不全。

周围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眼:眼底出血、失明。

3.什么人易患高血压?

下列人群属于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

(2)摄入食盐较多者。

(3)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

(4)长期饮酒者。

(5)精神紧张者。

(6)吸烟、肥胖者。

(7)胆固醇高,有心脏或者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

4.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2)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占5%-10%。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内分泌性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激素)等。

5.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头晕、头痛或鼻出血等症状。有无血压高或血压升高之程度与症状有无或症状程度并不平行。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很高,仍然不会感到不适。所以,高血压更大的危害在于它是“无声杀手”,因此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发现的。一旦发现,不论轻重,都应尽早治疗。
6.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了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见下表一)。

表一

类 别

收 缩 压(mmHg )

舒 张 压(mmHg )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 ~139

85 ~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90 ~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 ~149

90 ~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 ~179

100 ~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 ~149

<90

注:1mmHg (毫米汞柱)=0.133kPa (千帕斯卡),7.5 mmHg (毫米汞柱)=1 kPa (千帕斯卡)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见下表二)。

表二

类 别

收 缩 压(mmHg )

舒 张 压(mmHg )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20 ~139

80 ~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90 ~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 ~179

100 ~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7.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目标:长期、有效控制血压(短期目标);预防(逆转)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长期目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长期目标)。所有一般的患病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应降至14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1)非药物治疗

不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每位高血压患者均需接受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某些轻症患者医生会建议首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看能否降低血压。主要包括:限制食盐(< 6克/天),减轻与控制体重,戒烟,低脂饮食,限制饮酒,经常活动,调整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①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

②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25 为超重,BMI≥27为肥胖。

③摄入食品的“宜”与“忌”

a.碳水化合物

适宜——米饭、粥、面食类、芋类、软豆类。

应忌——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b.蛋白质

适宜——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猪瘦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黄豆粉、豆腐丝等)。

应忌——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无鳞鱼等)、肉类加工品(香肠等)。

c.脂肪类

适宜——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

应忌——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d.维生素、矿物质

适宜——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

应忌——纤维硬的蔬菜(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香菜类)。

④限酒、戒烟。

⑤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竞争性或使用爆发力的运动,如举重,会使血压升高,而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不但不会升血压,反而有利于血压下降。这些运动首推快步走路,也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绳、爬山等。

坚持“三、五、七”。三指3公里, 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两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运动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最为理想;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指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比如,65岁运动时的心率=170-65=105次/分。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用10分钟放松。运动刚结束时计数的脉率(等于心率)比运动中的心率慢10%。运动结束即刻计数15秒内的脉搏跳动数乘以4为每分钟的脉率或心率,加上该数的10%即为运动中的心率。例如,运动结束即刻15秒内脉率为30,30×4=120, 120+120×10%=120+12=132次/分。

(2)药物治疗

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效或危险性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应该给予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降压效果好,24小时平稳降压;一天一次,方便患者服用;副作用小,患者易于坚持;可以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重要的一点是,药物的选择应当由医生指导进行,切忌听信广告及自己按照说明想当然服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压药物包括:

利尿剂:通过排钠利尿,减少体内循环中钠和水的含量,使血容量下降而降低血压。常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此类药物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寿比山)。

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目的。此类药物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通过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使平滑肌松弛,周围阻力降低,具有降压、抗心绞痛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等。此类药物如:络活喜、拜新同和波依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降低血压。对轻、中、重度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适用。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特点与ACEI相似。应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由于咳嗽无法应用ACEI的患者。此类药物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安博维)。

α受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突触α1受体,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扩张,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适用于有糖或脂代谢异常、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此类药物如: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刘国营
刘国营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