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间质性肺病

吡非尼酮简介、作用机制以及张伟教授应用吡非尼酮经验分享

发表者:田梅 人已读

吡非尼酮是一种新型抗纤维化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吡啶类药物。溶于酒精和氯仿,不溶于水,分子透过细胞表面不需要受体。被美国FDA欧盟EMA授予孤儿药的称号。 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适应症的治疗药物。

吡非尼酮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证实吡非尼酮具有抗纤维化,抗炎和抗氧化的广泛作用。吡非尼酮的抗纤维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致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b,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过度表达,从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纤维的合成,降低细胞外基质的沉积。除了抗纤维化作用以外,吡非尼酮还有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主要是抑制TNF-a,IL-1等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主要是能清除羟自由基,最强的氧化基团,抑制脂质过氧化对细胞和组织的正常结构的破坏。

吡非尼酮的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就能达到血药高峰。和食物一起服用,延缓吡非尼酮的吸收,吸收速率和程度大约减少20%,说明食物可以降低吡非尼酮的最大血浆浓度Cmax,从而可以减少吡非尼酮的副反应,提高吡非尼酮的耐受性。吡非尼酮的生物利用度高,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50-58%,在肝,肾,肺等血流丰富的部位浓度较高。主要由肝脏代谢酶CYP1A2降解,降解产物为无活性的5-羧基-吡非尼酮。吡非尼酮的半衰期短(t1/2 =2-2.5个小时)24小时内80%以上通过尿液排出,其中95%为无活性降解产物,低于1%以原形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吡非尼酮疗效呈剂量依赖性,最高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但是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证明无明显的药物蓄积现象。

总体上吡非尼酮安全耐受,不良反应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状,和皮肤症状包括光过敏性皮疹和皮肤瘙痒。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疲乏等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服药一段时间后消失,以及肝酶如肝谷氨酰基转肽酶升高,一般是暂时的,可逆的。吡非尼酮的严重不良反应少见,减量可改善,或停药后可恢复。

张伟教授与时俱进,紧跟医学脉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临床应用吡非尼酮以来,收效甚佳。目前住院患者应用吡非尼酮者有三人,其中两人用药不足2个月,症情平稳。另一患者李某某,男,53岁,因活动性呼吸困难3以特发性肺纤维化收入院。20137-20144月共住院次数达6次,平均出院不足半月再次收入院,以医院为家。自20144月应用吡非尼酮以来,配合中药膏方,已有3个月未再因急性发作办理住院手续。近期因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受累,住院进行调理改善心功能。初步可以认为吡非尼酮具有降低急性发作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吡非尼酮过程中,发现光过敏现象少见,或许因为防护得当。但部分患者有胃肠道不适,表现为食欲下降等,张伟教授发挥中药预防及调护作用,根据其临床症状,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调理,并经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平台,于20147月《间质性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进行推广,期望在间质性肺炎中西医结合方面进行有益的推广,为提高间质性肺炎的疗效和学术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文是田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