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会“隐身”+小心误诊留病根
带状疱疹会“隐身” 小心误诊留病根
55岁的王先生胸痛多日,到家附近的社区就诊,被诊断为胸膜炎,吃了几天药,也不见好转,反而疼痛加剧,还长出一些红色的小水疱。无奈之下,王先生来到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主任黄玉成仔细检查后发现,其实是带状疱疹在“作祟”。经黄主任及时治疗后,患者得以痊愈。
黄玉成介绍,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盘头鲨”。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季节交替时多见,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瘙痒,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由于带状疱疹发病的早期无皮损表现,仅表现为神经痛,与很多疾病类似,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例如疼痛部位在头部就被误诊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在胸部则被误诊为心绞痛、胸膜炎;在腹部则被误诊为阑尾炎、输尿管结石;在腰部和下肢则被误诊为腰腿痛……”黄玉成说,“很多患者跑了很多科室,兜了个大圈子后,才找到真正要去的皮肤科,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很容易留下病根,形成后遗神经痛。”
因此,黄玉成提醒大家,一旦发现单侧躯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针刺样的神经痛,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要考虑可能是带状疱疹的前期表现,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通讯员 贺婉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