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月丽 三甲
潘月丽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

儿童过敏性紫癜概述

3449人已读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导致全身小血管受损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皮肤、粘膜、关节腔或内脏器官都可发生出血,因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临床以皮肤紫癜为主要症状,还常有关节肿痛、腹痛、血便、血尿等症状,部分患儿有复发倾向。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

【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1.感染: 50%~90%的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食物:蛋白类食品如肉、奶、蛋、海鲜、豆制品等可能为诱发因素。

3.药物:抗生素、生物制剂、血浆、血液制品、疫苗接种等。

4.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咬伤、蚊虫蛰伤等。

5.季节改变:寒冷、高温不耐受等。

6.某些异物:如尘螨、花粉、柳絮、化妆品、动物皮毛、家装气味、与皮肤接触的化学纤维等可能引发过敏。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包括感染原和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过敏反应和(或)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管的免疫性损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以及小血管炎, 胃肠道、关节、肾脏等均可受损。

【临床症状】

一般急性起病,症状可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器官为主,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和肾型四类。其中单纯皮肤型最常见,以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多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或瘀斑,可高处皮面,部分有融合倾向。臀部和双下肢最常受累。肾型紫癜又称为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少年,肾脏损害可与紫癜同时发生或在紫癜前后,血尿最常见,可伴蛋白尿,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为数周至数月,肾脏病变的有无直接影响预后,一般而言,儿童紫癜性肾炎预后良好,但极少数可出现终末肾衰。

【治疗】

1.一般疗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同时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饮食宜免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可禁食动物蛋白。有消化道症状者,则据情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甚至禁食。

2.有胃肠道者予解痉药如654-2,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

3.抗过敏治疗,如氯雷他啶、西替利嗪、息斯敏、扑尔敏等。

4.降低血管通透性:芦丁、维生素C、安络血等。

5.抗凝:潘生丁、肝素等。

6.糖皮质激素:皮疹严重,或伴腹痛明显,或伴明显的肾脏损害,可短期应用激素。

7.免疫抑制剂:重症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片等药物。

8.辨证论治,中药配合西药疗效肯定。

【预后】

本病一般6~8周内好转,大多数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可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有肾脏受累者,病程相对较长,少数还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极少数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至不良预后。少数重症患儿可因肠出血、肠套叠、肠坏死、肠穿孔等造成死亡。

潘月丽
潘月丽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