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
一 概述
肛门和直肠畸形非常多见,在新生儿期发病率为0.75‰,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孩稍多 见,有一定的家族关系。常以低位肠梗阻而就诊,严重影响患儿生命。本症是正常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胚胎发育障碍发生的时间越早,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因类型较多,临床表现不一,出现症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患儿无肛门,仔细检查会阴部,即可发现。主要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本症是正常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胚胎发育障碍发生的时间越早,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越复杂。引起发育障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与遗传因素也有关,极少数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妊娠期尤其妊娠早期(4-12周)受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环境及营养等因素的作用有关。
1.因类型较多,临床表现不一,出现症状时间也不同。完全闭锁而无瘘管的病例生后很快会出现急性肠梗阻,有较大会阴瘘的肛门闭锁患儿生后数月才能出现排便困难,甚至少数病例长期无明显症状。
2.大多数患儿无肛门,仔细检查会阴部,即可发现。主要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的症状。多数病例于出生后逐渐出现症状。肛门直肠闭锁者,出生后无胎粪排出,腹部逐渐膨胀,进食后呕吐,吐出物为奶,含胆汁和粪样物,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可引起肠穿孔等合并症,1周内可死亡。
3.肛门直肠狭窄和合并瘘管者可因瘘管的粗细及位置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一般男孩无肛合并直肠后尿道瘘者,瘘管多较细,肠梗阻症状多较明显,并可出现尿中带胎粪或气体等症状,在尿道口、尿布上沾染极少量胎粪。肛门处无 孔道,多能早期被发现而就诊。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反复发生尿道炎。
4.肛门直肠狭窄和女孩合并低位直肠阴道瘘者,瘘管多较粗大,可通过瘘管排便,肠梗阻症状多不明显,常在数月后因添加辅食,大便变稠厚,才出现肠梗阻症状。由于经常排便不畅,粪便积聚在结肠内可形成坚硬的粪石,或继发巨结肠,多数影响生长发育,也可引起阴道炎或上行感染。
5.检查肛门,常见臀部平圆,臀沟变浅,肛门处无孔或仅有一痕迹。低位畸形者,指诊可触及直肠盲端的膨胀感。
1.尿液检查
含有明确胎粪或显微镜检查存在有鳞状上皮细胞,则为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屡形成。
2.血象检查
有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
3.血生化检查
可有水电解质紊乱,应做血钠,钾,氯,钙,镁和血pH值,肌酐等检查。
4.X线倒置位摄片法检查
X 线检查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措施,可准确测定直肠闭锁的高度,有无泌尿系瘘,采用倒置侧位X线摄片,此方法有时有误差,应注意:检查过早(生后24小时内),患儿吞咽的气体尚未达到直肠;位置时间过短,气体尚未充分达到直肠;X线射入角度不合适或呼气时曝光;有瘘患儿直肠盲端不能充盈可造成假象。合并瘘管但诊断较困难者,可采用瘘管造影。
5.超声波检查 不受时间限制,检查前不需做同时准备,可重复,误差较小。
6.CT检查 了解直肠盲端及肛提肌的关系对治疗至关重要。
7. MRI 可观察到肛门周围肌群的改变,同时可以判断急性类型和骶尾椎有无畸形。
根据肛门外形,合并瘘管,初步诊断不困难,但确定畸形类型需进一步检查。
1.临床检查
生后会阴部无肛门或仅有一痕迹,无胎粪排出,诊断即可确定。肛门皮肤与直肠间有膜状隔,患儿哭闹或腹压增加时,可见肛门处向外膨出,有时并可透过皮肤看到贮积的胎粪。如直肠盲端与皮肤间有一定距离,可将指尖放在肛门痕迹部位,当小儿哭闹时,若手指有冲击感,说明距离较近,否则多为高位闭锁。合并会阴或阴道瘘者,可用探针探入瘘管,将顶端转向肛门侧,以手指在肛门处触摸,若能触及探针,可估计其间距离(也可采用穿刺抽吸法,测量抽出胎粪时针尖进入的深度,以判 断盲端与皮肤的距离)。会阴和前庭瘘体检时可看到,并可测定瘘口的大小。如胎粪自处女膜内排出,则为阴道瘘。直肠膀胱瘘和直肠尿道瘘,尿内有粪便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 同上。
1.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方法根据其类型及末端的高度而不同。
2.低位畸形无排便功能障碍无狭窄如会阴前肛门,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段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多能恢复正常功能,扩肛持续约6个月;肛门重度狭窄,影响排便时应行手术治疗。
3.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有瘘、无瘘以及女婴伴直肠前庭瘘应行会阴部肛门成形术。无瘘或有瘘但瘘口太小不能排便者一般可在生后1-2天内完成手术;瘘口较大,生后排便通畅者,可延迟至婴儿期手术。
4.高中位畸形因直肠盲端于括约肌复合体之上方,可先行结肠造瘘术,二期行直肠肛门成形术或一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中位无肛如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等可行骶会阴成形术;高位无肛合并直肠膀胱瘘、高位阴道瘘等需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5.为防止肛门成形术后瘢痕狭窄,术后必须坚持扩肛1年。
七 术后并发症
1.肛门狭窄 最常见,术后需坚持扩肛1年。
2.直肠黏膜外翻 多于术后3个月内发生,随瘢痕软化,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轻者可恢复,严重者需再次手术切除。
3.便失禁 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多见,较难恢复,应尽早进行术后排便训练。
4.便秘 早期可因手术创伤疼痛、晚期多因肛门狭窄或直肠回缩形成管状狭窄引起,少数患儿系合并直肠乙状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以上情况经保守治疗如扩肛、洗肠无效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
八 预后
决定于畸形类型及其他合并畸形。低位肛门闭锁及瘘一般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较好,高位畸形效果不明显。
审稿人: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黄瑞文主任医师
本文是黄瑞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