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训练

发表者:刘志新 人已读

(一)为什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因肿胀疼痛、组织粘连、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甚至心理方面的因素,都可影响髋关节活动度。倘若不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将会受限。一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以髋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最为常见。而髋关节伸直与否,严重影响病人的行走能力。因此,术后一定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重建病人的髋关节活动度,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需求。

(二)髋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原则是什么?

一般而言,倘若髋关节置换手术顺利,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活动度,会因为假体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须事先了解假体的活动范围。此外,假体的固定方式会影响髋关节内收、内旋等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时机。骨水泥固定者,可以较早执行;非骨水泥固定者,髋关节禁止做内收、内旋动作至少6周。

手术路径可影响早期关节活动训练的角度。手术采用后侧切口者,早期则应避免过度地将髋关节屈曲;手术采用前侧切口者,早期则避免髋关节的过度伸展。

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角度可逐渐加大。当病人达到一定的被动关节活动度时,可加入辅助主动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目的在于使病人产生能有自主达到最大关节活动度的能力。

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在治疗上需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来制订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达到效果。

(三)持续被动关节活动机器的作用是什么?

持续被动关节活动机器,可以提供持续且稳定的被动活动,使关节于特定角度内缓慢活动,常用于术后急性期的病人。其作用为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切口复原、减少关节僵硬及周围组织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从而有利于患侧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四)康复治疗师怎样为病人进行髋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早期的髋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制动或活动减少而导致的关节僵硬,从而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及灵活性。

1.髋关节被动屈曲/伸直活动

病人取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康复治疗师面向病人站于患侧,下方手握住患侧脚踝,上方手托住患侧膝关节避免下肢的内、外旋,双手同时用力,在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的情况下托起膝关节,缓慢屈髋、屈膝,当感觉到组织紧绷或病人感觉疼痛时,停留1520秒,再缓缓伸髋、伸膝,恢复到起始位。在此过程中,病人脚掌始终贴于床面,以避免屈髋大于90°,如此反复数次。早期活动过程中,髋周的轻微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而言,在训练后30分钟内疼痛即可消失,否则可能表示训练强度过大。

2.髋关节被动外展活动

病人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康复治疗师面向病人站于患侧,下方手握住患侧脚踝下方,上方手托住患侧膝关节避免下肢的内、外旋,双手同时将患肢向外侧移动,当感觉到组织紧绷或病人感觉疼痛时,停留1520秒,再缓缓回到中立位,如此反复数次。早期活动过程中,髋关节周围的轻微疼痛难以避免,一般而言,在训练后30分钟内疼痛应可消除,否则可能表示其训练强度过大。

3.髋关节被动内收活动

病人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稍外展,康复治疗师面向病人站于患侧,下方手握住患侧脚踝下方,上方手托住患侧膝关节以避免下肢的内、外旋,双手同时将患肢向内侧移动,当感觉到组织紧绷或病人感觉疼痛时,停留1520秒,再缓缓回到中立位,如此反复数次。早期活动过程中,髋关节周围的轻微疼痛难以避免,一般而言,在训练后30分钟内疼痛应可消除,否则可能表示其训练强度过大

4.髋关节被动后伸活动

病人取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健侧下肢伸直,康复治疗师站于患侧,上方手放于患侧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放于患侧大腿前侧远端,将大腿抬离床面,向后伸展髋关节,当感到组织紧绷或病人感觉疼痛时,停留1520秒。

5.髋关节被动伸直活动

(1)方法一:病人取仰卧位,臀部下方放一枕头,髋关节放松,使其在下肢的自身重力下伸展。当病人感到髋部前侧紧绷或疼痛时,停留1520秒,待感觉肌肉放松或疼痛感减缓后,方可再逐步伸直。此动作适用于髋关节术后早期病人,可有效地预防髋关节的屈曲挛缩。

(2)方法二:病人俯卧位,利用其臀部自身的重力,协助其髋关节被动伸直。当病人感到髋部前侧紧绷或疼痛时,停留1520秒,待感觉肌肉放松或疼痛感减轻后,方可再逐步伸直。

(五)病人怎样自己进行髋关节活动度训练?

病人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主动屈髋屈膝,在膝关节中立位的情况下,使足跟逐渐靠近同侧臀部,再缓慢伸直,如此反复数次。在此过程中,足跟始终贴于床面。此活动适用于术后初期,有恢复肌力及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效果。

(六)病人怎样自己行髋关节牵拉训练?

髋关节周围包裹着许多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挛缩会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度。肌肉牵拉活动,有助于增加肌肉的长度及延展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其髋关节前侧肌群容易因疼痛而发生挛缩,其前侧肌中最主要的两组肌肉群为股四头肌及髂腰肌。

1.股四头肌牵拉活动

病人取俯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方垫以软垫,以稳定髋关节,将长毛巾或软带一端固定于踝关节上,另一端以同侧手抓稳,将膝关节缓慢屈曲至最大范围,当病人感到大腿前侧紧绷或轻微疼痛时,停留1520秒,等待感觉肌肉放松或疼痛减轻后,方可再逐步

将髋关节伸直及膝关节弯曲。

2.髂腰肌牵拉活动

(l)方法一托马斯牵拉活动:病人平卧在床上,用双手将健侧脚屈曲至胸口,并将患肢作伸直动作,可预防术后肌肉萎缩及关节的挛缩,适用于手术后初期。

(2)方法二:病人仰卧位于床边缘,腰部放平紧贴于床面,屈曲健侧髋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并使用双手固定,患侧下肢悬出床外并放松,靠自身重量牵拉髂腰肌,也可在患侧脚踝处加一沙袋,以增加自身重量。适用于手术24周后。

本文是刘志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