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菡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儿童需警惕“食物不耐受”

发表者:刘菡 人已读

孩子总是反复出现消化不良,检查多次却找不到原因,这可急坏家长。带着孩子前往东风总医院儿童医疗中心进行检查,医生对孩子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后发现,孩子对牛奶和鸡蛋“高度敏感”(高度不耐受,即身体比较排斥这两种食物)。医生提醒,约50%的人存在“食物不耐受”,儿童更是高发人群。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不耐受”,治疗时不需吃药打针,只要进行饮食调整即可。
孩子反复便秘,原来是对美食“不耐受”
小龙刚满5岁,妈妈刘女士很注重孩子的营养,几乎每天都要给孩子搭配一日三餐,其中牛奶、鸡蛋更是少不了的营养食物。可是最近,刘女士却发现孩子经常便秘,去了几家医院儿科检查后,都查不出病因,只能判断为消化不良,虽然用药之后症状有所改善,但没过几天,孩子又出现便秘。
“药不能一直吃吧,所以又来到东风总医院检查。”东风总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医生建议小龙进行一项皮肤科最新推出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看看身体是不是对某种食物有“抵触”。最终查出病因,小龙对牛奶和鸡蛋“高度敏感”(即高度不耐受)。通俗地说,就是小龙的身体比较排斥这两种食物。而每天刘女士安排的营养餐就是“病源”。
得到这样的检查结果,刘女士颇感意外:“第一次听说还会对牛奶、鸡蛋‘不耐受’,那以后孩子都不能吃这些营养食物了?”
儿童是“食物不耐受”主要人群
“绝大多数人也都不清楚‘食物不耐受’的确切含义。”东风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刘菡解释说,通俗来讲,“食物不耐受”就是身体对某种或几种食物“不接受”,而这种不良反应是一个积累的、慢性的过程,有些疾病看起来与日常饮食并没有特别的联系,所以也很容易让人忽视病根,从而发生漏诊。“需要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才能知道。最近,我们东风总医院皮肤科专门开展了这项检测。”刘菡说。
同时刘菡介绍,“食物不耐受”的人群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庞大,生活中约50%的人在进食后,会或多或少出现不耐受现象,其中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而且由于这个疾病的“隐身”功能很强大,发生率很高,完全是通过饮食而致病,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另类的“病从口入”。
胃肠道和皮肤最容易“闹别扭”
刘菡指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疾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它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慢性症状。通俗理解,就是对吃进去的有些食物,免疫系统认为是有害的,会产生抗体来“对抗”这些食物,随之形成复杂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会沉淀,落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形成疾病。
其中,胃肠道、皮肤是沉淀相对容易集中的地方,拉肚子或是皮肤发痒是最常见的症状。“食物不耐受”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越是常吃的食物越有可能引发症状,每个人都存在发生“食物不耐受”的可能。
除此之外,“食物不耐受”可以导致其他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以导致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还有可能引发焦虑忧郁、多动症、自闭症;在呼吸系统表现为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骨骼肌肉会出现关节炎、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纤维疼痛;同时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症状也可能因饮食不当出现。
抽2毫升血,就可测出对14种食物是否耐受
在东风总医院,可对大米、小麦、牛奶、鸡蛋、螃蟹、虾等14种食物进行“不耐受”检测。只需抽2毫升血液即可,无需空腹。
“医院开展这项检测以来,每日都会有受检者前来检测,其中绝大多数是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一般家庭总是对孩子的健康状况特别关注,愿意花时间精力来做更多的检测。另一方面,因为孩子还处于生长期,身体各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出现‘食物不耐受’的情况较多见。受检者中有大约1/2检出存在不同数量和种类的‘食物不耐受’情况,‘不耐受’食物中以牛奶和鸡蛋较多见。”
刘菡表示,如果身体某个部位总是反反复复出现某个或几个症状,但又找不到原因,常规治疗没效果时不妨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可有效为慢性疾病寻找病因,并提供治疗的新途径,甚至提前检测可以起到提前预防作用。
某种“食物不耐受”,并非要永久禁食
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不耐受”,治疗上,不需吃药打针,只要进行饮食调整。首先要禁食“不耐受”食品,包括对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食物也要避免,同时要吃替代食品来保证营养摄入。比如,你对牛奶“不耐受”,那么就不要喝牛奶了,包括所有含奶食品如冰淇淋、奶油等都不要吃,可喝豆浆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那禁食食物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再吃?刘菡表示,不一定。理论上讲,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答反应是有“时效性”的,禁食后就去掉了外来刺激,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会慢慢消失,从而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所以,将禁食食物重新纳入饮食也是可行的。

本文是刘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