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糖尿病肾病的前世今生(4)

发表者:陈茂盛 人已读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一定阶段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早期甚至缺乏特异的症状。为了更好的把握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Mogensen根据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特点和演变过程,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GFR 可高达150 ml/min;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 μg/min,或<30 mg/24 h);血压正常。病理:肾小球肥大,基底膜(GBM)和系膜正常。这种糖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是可逆的,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此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GFR 增高或正常;UAE 正常(<20< span="">μg/min,或<30 mg /24 h),应激后可升高,休息后可恢复;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病理: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FR 大致正常;UAE持续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初期UAE2070μg/min 时,GFR 开始下降至接近正常(130 ml/min);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病理: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更明显,已有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变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此期多发生在病程>5年的糖尿患者。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DN)。GFR下降(早期13070 ml/min,后期7030 ml/min),平均每月下降1ml/min;大量白蛋白尿,UAE>200

μg/min,或持续尿蛋白>0.5 g/24 h,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肿和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特点;血压增高。病理: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GFR 进行性下降,多<10 ml/min;尿蛋白量增多或可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病理: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二)病理特点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多、K-W结节、球囊滴(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帽(透明变性和脂质沉着)、毛细血管袢微血管瘤、肾小管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与分层,以及出入球小动脉透明变性及动脉硬化。免疫病理,可见IgG沿着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假线样沉积,可伴有IgMC3的线样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正常成年人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为300~400nm,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就可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弥漫性增厚,可达正常的10倍。

1型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虽然非常相似,但1型患者的病变更加典型,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变则较为多样性,往往受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肾脏缺血等因素的影响。在糖尿病中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占60%,另有13%符合缺血性肾脏病,27%并发其他肾脏病(膜性肾病、IgA肾病等)。

本文是陈茂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