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人春季养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春季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切希望的开始,但不要让这希望之季成为你的噩梦,糖尿病患者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做好每一项糖尿病的保健工作。中医认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是强调无论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从四时阴阳节气的变化,象糖尿病这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更须注意遵从自然规律调理,自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中医认 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冻,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 天道之大经也”。 春天乍暖还寒、变化莫测的气候,以及饮食上的独特要求,有可能使糖尿病人的真气运行障碍,气化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血糖的波动。所以,糖友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糖尿病病友春季养生要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指: 一要保护阳气。春时人体阳气生发,重要的就是养阳气,故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季又如何保养阳气呢?
方法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护阳气:《黄帝内经》里曾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它,这一点在 春季尤其重要。原因是,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细心的糖友会体会到春天要是在大风中晨练,血糖一定会升高!
方法二、起居调养助阳气。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俗称“春困”,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应当控制睡眠时间,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 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方法三、运动调养振阳气: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 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 , 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于春光明媚之时, 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研究表明饭后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血糖,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
方法四、饮食调养补阳气: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 适化功能,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春时木旺,与肝相应,肝木不及固当用补 , 然肝木太过则克脾土,故《金匮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说。由此可见,饮食调养之法,实际应用时,还应视其人虚实,灵活掌握 切忌生搬硬套。一句话在饮食方面适当进食甘味之品而少吃偏酸食物,以保护脾胃之气。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主张“以葱、 蒜、韭菜、青蒿、芥菜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大葱、大蒜、韭菜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二要重在养“肝”
养肝之法一、精神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 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不罚”,才能使情志生机盎然,而恬愉和平,与春生之气相应,以符合保养“生”机的要求。现代研究已表 明,糖尿病还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和情绪密切关联。不良情绪可以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养肝之法二、切记不要熬夜。你的肝脏需要睡眠——每天晚上11点前上床。凌晨前后为“肝经”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不仅会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口苦咽 干、火气大,而且早上血糖会顽固不降,折寿。所以,养肝、护肝的最好方法就是晚上11点前就寝,让自己每天都睡个饱。
三要防病保健
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温、春温、温毒、温疫等, 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预防措施有:一是讲卫生, 除害虫, 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在春天亦不可忽略了药物保健,一些古代中医养生家就提出了在这个季节 还应服用一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偏低,要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 例如玉屏风散等。也可以将苍术、桂枝等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
八项注意就是:
1.规律生活,不睡懒觉。
春天,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加,身体务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容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病友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
2.养足精神,心情良好。
有些病友对春天气候的变化很难适应,易引发精神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合并精神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患者要尽量保持每天精神愉快。
3.加强锻炼,吐故纳新。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病友,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注意保暖,注重养生。
“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人们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病友。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引发疾病,危及健康。
5.积极治疗、严格自律。
按时服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随时监测血糖、调整药量、严格控制血糖,积极防治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祛除产生感染的内在因素。
6.全面体检,预备健康。
春天是体检的最好季节,不妨在春季先“检修”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检查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糖尿病病友可能在医生的指导、治疗下,病情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一劳永逸。因此,仍然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至少应每一周检查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
7.饮食清淡,营养兼具。
糖尿病病友应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韭菜、黄瓜、西红柿,香椿芽、苦瓜等。每日主食以4~6两为宜,年轻病友和活动量较大的病友可适当放宽。
8.注意清洁,保持卫生。
糖尿病病友应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经常更换内衣,被褥常洗常晒;女病友尤应注意外阴的清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作 者简介:王志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开封市拔尖人才、开封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开封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现任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病区主任,河南中医学 院兼职讲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曾到上海中医药大 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正式发表国家级刊物论文6篇,省级刊物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曾经获得开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内分泌失调及内科疑难杂症。)
本文是王志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