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科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诱发因素多,症状范围广,临床疗效欠佳等,给本病的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价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来自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和内服前列康的药物对照组各30例。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中细菌性前列腺炎10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已婚16例,未婚14例;病程最短1月,最长14年。常规针刺组中细菌性前列腺炎9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7岁;已婚15例,未婚15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13年。药物对照组中细菌性前列腺炎11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已婚17例,未婚13例;病程最短1月,最长15年。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1998年5月全国第三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前列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疗效标准》(试行稿)诊断。凡具有下列①至③项中任意1项并加第④项者可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①尿频、尿意不尽或尿道外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②会阴部、腰骶部、睾丸或小腹隐痛不适;③性功能障碍;④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或成团,卵磷脂小体减少。
2治疗方法
2.1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
取穴:主穴取中极、关元、气海、大横、气冲。
辨证配穴:湿热盛加三阴交、阴陵泉;寒湿盛加肾俞、志室;体虚加足三里;肝郁气滞加太冲、阳陵泉;肾虚加太溪、肾俞;腰骶部酸困疼痛加肾俞、次髎。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主穴选用直径0.30-0.35mm、长75mm不锈钢毫针,针尖朝向前列腺局部直刺进针70-75mm得气后行温通针法[1],即左手加重力量,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下沉紧后,针尖拉着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此时押手可明显感觉到经气冲动,每穴操作60秒,留针30min,然后慢慢将针拔去,按压针孔。其余配穴选用直径0.30-0.35mm、长40mm不锈钢毫针,进针35-40mm得气后行虚补实泻针法。每次30min,15min行针1次。
2.2常规针刺组
取穴同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0-0.35mm、长40mm不锈钢毫针,直刺进针35-40mm得气后,主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法,配穴行虚补实泻针法。每次30min,15min行针1次。
2.3药物对照组
口服前列康(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33020303)片,4片/次,1日3次。
以上3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3组治疗1月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依据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制定。治愈:症状消失,3次前列腺液检查均正常。好转:症状改善,前列腺液检查仍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 常规针刺组 | 30 30 | 22(73.3) 14(46.7) | 6(20.0) 8(26.7) | 2(6.7) 8(26.6) | 28(93.3) 22(73.4) | |||
药物对照组 | 30 | 9(30.0) | 10(33.3) | 11(36.7) | 19(63.3)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χ2=49.71)。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0%,2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4验案举例
黄某,男,30岁,主因阴囊冰冷潮湿伴阳痿2年,加重10天于2012年8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平时全身喜温怕冷,结婚2年来以上症状逐渐加重,而后出现了阴囊冰冷潮湿,性功能下降甚至阳痿的情况。患者曾在兰州各大医院以慢性前列腺炎进行诊治,先后进行了中药、射频等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10天前因为在露天游泳馆游泳致使上述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症见阴囊以及会阴部冰冷潮湿,腰部困重,性功能减退伴阳痿,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列腺液镜检示白细胞26个/HP,卵磷脂小体++,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治以散寒利湿、温补脾肾。取中极、关元、气海、大横、气冲,辨证配肾俞、志室,施以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阴囊以及会阴部冰冷潮湿基本消失,性功能明显恢复,阳痿大为缓解。再行2个疗程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前列腺检查恢复正常,临床治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5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学中的“精浊”、“淋浊”、“白淫”等相似,在其发病因素中湿邪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患者长期处于寒湿之地或久坐致使寒湿外感,或嗜食醇酒厚味致使湿浊内阻,复受寒邪,寒湿相合。“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焦及前列腺为寒湿所困,气化功能受阻,精室湿浊不化,郁滞不畅,寒、湿、瘀相互搏结而发为本病。
笔者在导师郑魁山教授多年的指导下,运用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我认为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经络上来看,中极、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气海亦隶属于任脉,而任脉的循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上循毛际……”;足三阴经直接或间接的循行到达会阴部;大横属于脾经,是脾经与阴维脉的交汇穴,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阴维脉能维络包括脾经在内的所有阴经经气;气冲属于胃经,是胃经与冲脉的交汇穴,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而冲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故而针刺任脉、足三阴经、阴维脉以及胃经对于前列腺局部就能达到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驱寒除湿的治疗作用。第二,从穴位上来看,中极、关元、气海、大横、气冲本身位于小腹部,针刺效应能直接透达前列腺局部,属于局部选穴的范围,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中极在《千金要方》中载有“小便不利……刺中极”,《针灸资生经》亦云“阳气虚惫,失精绝子,宜灸中极”。关元在《医宗金鉴》中曰:“诸虚,肾积及虚,老人泄泻,遗精,白浊关元主之”,《太平圣惠方》中说:“关元:歧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气海在《脉经》中说:“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针气海”。大横、气冲。因而针刺以上穴位就能在最大范围内治疗前列腺的病变。第三从刺灸方法上来说,第四,从现代研究来看,针刺关元穴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2];针刺曲骨可直接作用于前列腺包膜周围,具有改善前列腺微循环和抗炎的作用,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盆底肌群痉挛,松弛周围肌肉,有益于前列腺管的引流通畅,促使前列腺分泌功能康复,且能够改变膀胱基底部及尿道括约肌的舒缩功能而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异常的症状[3];针刺行间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4]。
综上所述,针刺皇甫谧经穴关元、曲骨、行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肯定,效果独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耀东.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5,1(2):43-45.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797-798.
[2]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5-526.
[3]张涛杭.针灸现代研究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01-102.
[4]赵耀东.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2):51-52.
本文是赵耀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