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侯梅 人已读
大家好!我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的学科带头人,“倾情康复——仁心仁术,引领特需儿童健康之路!”是我们的学科文化,不断引进和推广国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康复诊断、评估与治疗技术是我们的学科宗旨。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令人纠结的小婴儿肌张力增高问题。
新生命的诞生赋予家庭莫大的幸福、无尽的欢乐、美好的期望……宝宝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牵心挂肚。网上咨询和前来就诊的婴儿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将正常婴儿的肌张力发育现象认作是异常,甚至怀疑早期脑瘫或中枢性协调障碍而焦急万分或盲目治疗。鉴于此,特撰文供大家参阅,让初为人母或为人父的年轻夫妇们真正了解正常婴儿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肌张力表现,以免不必要的焦虑、担心和盲目投医。
所谓的肌张力是指肌肉的紧张度,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运动的基础。正常人在安静放松状态、执行日常生活活动以及从事主动运动时肌张力状态完全不同,肌张力是否存在异常必须由神经科或神经康复专科医生亲自检查孩子之后做出正确判定,而不能凭非专业医生或家长主观臆断。
正常婴儿由于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低级中枢,存在很多的原始反射,因此,正常婴儿出生后至半年内会呈现肌张力增高状态。
新生儿期:会表现为屈肌张力明显增强,俯卧时婴儿四肢屈曲于腹下,呈臀高头低位;仰卧时四肢屈曲、头偏向一侧,间有不对称性肢体伸展、角弓反张样打挺、屏气,哭闹时更为明显。这种四肢屈肌张力增高现象被称为正常婴儿姿势发育第一屈曲期。
2-3个月:婴儿屈肌张力会逐渐减弱、而伸肌张力逐渐增强,俯卧时会用力抬头、颈部伸展、逐渐转为头高臀低位,仰卧时四肢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伸展,逐渐出现对称性双手抱于胸前、吃手,头偏向一侧或到中线、左右转头追视90-180度,哭闹时仍然会出现打挺、头后仰,但安静状态拉起时头颈可以前屈,这个年龄的肌张力现象被称为姿势发育第一伸展期。
4-6个月:婴儿再次出现屈肌张力增强,俯卧位时肘支撑抬起90度并左右灵活转头与追视,前胸离床并逐渐出现双手或单手支撑;仰卧位时四肢对称屈曲,双手、双足都会靠在中线,能够吃手或抓手边物,不再有不对称性姿势,拉起时主动头颈前屈、肘屈曲坐起,此期为姿势发育第二屈曲期。
以上任何肌张力发育阶段中,家长施以外力活动婴儿关节时都会遭遇婴儿的反射性对抗运动,导致“肌张力增高”感觉,施加的外力越多越频、抵抗会越大,反复强化必然导致人为的肌张力更高,因此,不提倡过多或过度地做婴儿被动操,而需要多进行视、听、触觉等感觉刺激,诱导或帮助婴儿尽可能多地从事主动性运动活动。
谨记:
1、被动牵伸是用于病理性肌张力增高(痉挛状态或挛缩趋势)的辅助康复手法之一;
2、促进婴儿大脑可塑性和神经系统功能成熟的最佳方法是“经验”、“实践”、“重复练习” 、“丰富环境”!
3、婴儿早期肌张力发育特点不要都误判为异常或缺氧,更不能因此而寻求过度医疗,给宝宝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以下几个金点子希望帮到大家:
1、仔细对照宝宝的表现,只要不伴有能力水平发育落后、神经反射异常和运动质量/姿势异常,单纯的肌张力增高大多数属于正常婴儿发育中该有的现象。
2、拿不准的话,可以把亲朋好友的孩子作为参照,同月龄对比几个,小家伙的发育水平彼此彼此就好。
3、早产、双胎或其他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或者家长特别拿不准的肌张力问题,必须找专科医生帮忙看一下。
4、找一家信得过的机构或医生定期进行神经发育监测不失为上上策,可以让宝宝和家庭的损失都减到最小。
5、还是不放心的话或者想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早期发育和家庭干预方法,请直接电话咨询我或加入私人医生发送视频录像。
最后,祝愿每一位小宝宝在妈妈、爸爸的怀抱里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本文是侯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5-05-12